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87章 响应政策开公司
第八十七章 响应政策开公司
讨论越来越热烈,直到深夜才散会。
柳青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如水,照亮了初具雏形的游客中心。
他突然很想念林小雨,如果她在这里,一定会提出更多创新的点子。
回到办公室,他提笔给她写信,详细描述了生态农业项目的进展。
写到最后,他犹豫了一下,又加上一句:“你母亲的智慧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我们都很想念你。”
三个月后,柳家沟生态农业观光园正式开业。
首批游客是来自省城的教师团,他们踩着水车,推着石磨,在沼气站听小学生讲解员介绍循环农业原理,中午在农家乐品尝用有机蔬菜和散养猪肉做的饭菜。
“太有意思了!”一位戴眼镜的女教师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更让柳青惊喜的是,省报记者随团采访后,在头版刊登了《柳家沟的绿色革命——一个山村的生态转型之路》的长篇报道。
文章引用了林小雨母亲笔记中那十二个字,称之为“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
然而,就在项目蒸蒸日上时,一辆吉普车驶入村口。
县里派来的调查组再次光临,带队的是新调来的马副局长——刘副主任的老同学。
“柳青。”马副局长皮笑肉不笑地说,“听说你们这里搞起了"资本主义旅游"?还收门票?”
村委会的气氛顿时凝固。
老支书的手微微发抖,小王紧张地看向柳青。
柳青不慌不忙地拿出文件:“这是国务院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通知,这是省农业厅的批复,这是……”
“我不是来听你念文件的,”马副局长打断他,“群众举报你们破坏集体土地搞私人经营,这个问题很严重啊!”
“什么群众?”老周忍不住插嘴,“是不是刘……”
“老周!”柳青厉声制止,转向马副局长,“我们所有土地都经过正规审批,账目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检查。”
调查组在村里住了三天,查账目、看场地、访农户,却找不到任何违规证据。
临走时,马副局长阴沉着脸说:“别得意太早,这种模式上面还没定性呢!”
风波暂时平息,但阴影仍在。
那天晚上,柳青收到了林小雨的加急电报:“日本专家对生态农业很感兴趣,拟组织考察团来访。另,母亲笔记中提到的‘观光农业’在国际上已成趋势,坚持住!”
柳青把电报贴在胸前,望向窗外的星空。
他知道,这场关于农业发展道路的争论,才刚刚开始。
但只要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勇气,柳家沟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调查组离开后的第三天,县广播站突然播报了一条新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正式发布,允许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个人承包经营,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柳青正蹲在沼气池旁检查气压表,听到广播,手里的扳手“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老周!”他猛地站起身,声音有些发颤,“你听到了吗?国家允许办企业了!“
老周擦了擦手上的机油,咧嘴一笑:“咋?你想开工厂啊?”
“不是工厂,是公司!”柳青的眼睛亮得惊人,“咱们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加工厂……不能一直靠合作社的名义干下去,得有个正式的名头,能签合同、能贷款、能跟外商合作!”
老周挠挠头:“可咱是农民,谁听说过农民开公司的?”
柳青笑了:“深圳的农民早就在干了!陈永年说过,那边已经有‘乡镇企业’了,咱们为什么不行?”
当晚,村委会的电灯灯亮到深夜。
柳青把林小雨母亲笔记里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页摊在桌上,又拿出从深圳带回来的《经济日报》,上面刊登着广东顺德农民创办“美的电器厂”的报道。
“咱们现在有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旅游项目,还有蜂蜡工艺品出口,”
柳青手指点着桌面:“但如果一直用‘柳家沟合作社’的名义,跟外商签合同的量已经上线了,每多几分都需要政府批准,银行也不给贷款。”
吴村长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可办公司得登记吧?县里能批吗?”
“能!”柳青斩钉截铁,“中央文件都下来了,县里不敢卡。再说,咱们又不是私营,是集体企业,利润还是归全村!”
老支书眯着眼问:“那叫啥名?总不能还叫‘柳家沟合作社’吧?”
柳青想了想,目光落在林小雨母亲笔记扉页的那句话上——
“生态是根本,文化是灵魂,科技是翅膀。”
他抬起头,微微一笑:“就叫‘新禾农工商联合公司’!”
“新禾,象征新生的庄稼,也象征咱们的新路子!”
第二天一早,柳青骑着自行车直奔县工商局。
办事员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抬头瞥了他一眼:“办什么业务?”
“注册公司。”柳青把准备好的材料递过去。
办事员一愣:“公司?你是哪个单位的?”
“柳家沟生产大队,集体所有制企业。”
办事员皱眉翻着材料,嘀咕道:“农村办公司?没听说过……”
柳青不慌不忙,从包里掏出一份《人民日报》,指着上面的一篇报道:“您看,中央鼓励农村发展商品经济,广东、江苏早就有村办企业了。”
办事员将信将疑,又翻出一本红头 文件,对照了半天,终于勉强点头:“行吧,先填表。经营范围写什么?”
柳青早有准备:“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推广、旅游服务。”
办事员瞪大眼睛:“这么多?你们一个村子能干得了?”
柳青笑了:“我们还有沼气发电、蜂蜡出口,未来可能还要搞农机生产。”
办事员咂舌,上上下下请示了领导好几天,才终于盖上了公章。
“成了!”柳青攥着那张盖着红印的营业执照,走出工商局大门时,阳光正好洒在纸上,映得那行字格外清晰——“新禾农工商联合公司(集体所有制)”
回到村里,柳青立刻召集全村开会。
他站在晒谷场的磨盘上,举起那张营业执照,高声道:“从今天起,咱们柳家沟的产业,正式挂上公司的牌子了!”
逆水幽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