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6章 仇国论
吴太后见状,急忙对胡氏道:
“既然皇上旨准,你就权当是后宫的妃子,陪皇上吃一顿吧。”胡氏听了更是羞得满面通红,太后真会说笑话,怎么好把她当做后宫的妃子呢?那皇上不就成了她的夫君了?
她斗胆含羞偷看后主一眼。只见那张娃娃脸傻呆呆地望着她,他的大手还是捏着她的小手腕不知道松开。
胡氏赶紧把手轻轻抽了出来,低头轻声答道:
“臣妾尊旨就是,皇上请坐。”
刘禅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吴太后叫她权当后宫的妃子陪他吃一顿,她竟然答应了。就又目不转睛地望着胡氏谢道:
“这真是难为夫人了。”
吴太后也是第一次与后主同桌用膳,她虽然贵为母后,却不是刘禅的生母,对后主一向十分客气,方才不过一句客套话,想不到皇上就当真了。和皇上一起用膳,这使她十分不自在。
她还不知道刘禅打的是胡氏的主意,还以为是皇上今天给她面子,孝敬起她来了。
吴太后不由喜上眉梢,不断劝后主用菜,又叫胡氏代她敬酒。这就真的难为了胡氏,叫她向皇上敬酒,太后当真把她看作是皇上的后妃了。但太后之意,她也不敢违逆,只好小心翼翼斟了一小杯,低头送到后主面前,含笑道:
“皇上请用酒。”
刘禅还是望着胡氏那---双动人的媚眼发呆,既不接她送来的酒,也不举杯回敬,与她司饮,只是木人一般望着胡氏傻笑。
胡氏一怔,以为皇上要她把酒送到他的嘴边,这成什么体统。她也僵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吴太后却以为,皇上是要她这个母后劝酒,他才肯喝。赶紧接过胡氏的酒,对刘禅道歉,说她因为手脚不便,所以才请胡氏代她劝酒,请皇上原谅。
刘禅这才清醒过来,赶紧掩饰,说他不能先饮。今天是太后的寿庆,应该是他先敬太后和女宾客才合礼。
吴太后听了满心欢喜,举杯一饮而尽。胡氏却僵在那里不动,她说她是滴酒不沾,喝了就要醉的。
刘禅听了更要她喝,美人一醉,更有风情万种,他真想看看胡氏醉态如何。
吴太后见皇上不肯让,便劝胡氏说,难得皇上高兴,就是醉在太后宫中,又有何妨!胡氏要是执意不喝,她老人家只好代饮了。
胡氏不敢执拗,拂了太后和皇上的好意。就一狠心,憋上一口气,开启樱唇,抬头一仰,一口灌进那杯御酒。
立刻喉管火烧火燎,满腔辛辣难忍。胡氏本来就憋着一口气,那酒没有咽下去,反而喷泉一般吐了出来。立刻咳个不停,五内翻江倒海一般翻腾起来,把原先吃进去的东西也都吐了出来。
刘禅没有看到美人醉态,反而把胡氏折腾得不成样子,他也惊慌起来。也顾不得太后在旁,急忙上前扶住,张开袖口,任胡氏把满肚子的苦水吐进他的大袖内。
侍立一旁的小黄门喜富也惊慌起来,赶紧招手,招呼众宫女扶去胡氏,又赶紧给皇上脱去那件吐满黄水的脏衣服。
吴太后也惊吓不小,想不到一场喜庆,竟被一杯御酒给扰乱了。就忙不迭地向皇上道歉,请皇上回宫安歇,免得少穿一件衣服,受凉有伤龙体。
刘禅却不走,他要等胡氏完全没事了,他才肯走。
喜富看得心里暗惊,后主不肯走,还是在打胡氏的主意,胡氏没事了,他就有事了,这样的事,会闹出什么结果呢?
2
李平一向摆班丞相之下,现在虽是犯官,贬为平民,但是朝廷还是念其前功,没有派解差押送,只是让他自去贬所。
成都十八门,李平选择最偏僻的云中门出都,为的是怕遇上部属故旧,脸上难堪。身处战乱之秋,人人都有朝生暮死之危,他也同样没有一天安全感。因此从来不曾积蓄私财,现在遭贬,也是两手空空。只与老家人牵上一头瘦毛骡,驮上几卷铺盖就上路了。
不想才出云中门,就见太史谯周立在道旁,拱手叫道:
“先生留步,谯周在此等候多时。”
李平--惊,这谯周如何得知他会从此门出城呢?谯周却笑道:“知先生者,谯周也!&34;
原来他还在云中门外立帐摆酒,为他钱行。
李平穷途末路,能有谯周这样的人,不避忌讳,前来送别,实是感激在心,感叹不已,差一点就要流出辛酸之泪。酒过三巡,谯周叹道:
”当初先生肯听谯周之言,出面力阻丞相北伐,何至有今日呢?&34;
“能有这个结果,已是万幸了。”李平只是频频独自饮酒,不想多说什么话。
谯周见李平并不用心听他讲话,而是一副无官一身轻,事不关己,不闻不问的样子。便心里有气,质问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岂能够不做官了,就不忧国忧民了。”李平还是不说话,只是斟酒。
“你且慢饮酒,听我说几句话好吗?”谯周急了,按住李平斟酒的手叫道。
“你现在对我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李平放下酒壶,只是长叹。
谯周也不客套,开门见山道:
“你没有用了,你的儿子李丰还有用。他现在是丞相帐下的中郎将,又参与军事,是个职位显要的人。如果他能出头劝丞相放弃北伐,蜀汉就还有救。”
李平赶紧惊叫起来,说:
“你饶了李丰吧,不要把咱们父子俩的前程都葬送了。”谯周早料李平会说这话,就苦口婆心又分析起来。&34;现在劝丞相放弃北伐,时机更成熟。丞相有过王出祁山,无功而返的教训。事实证明,曹魏是不可战胜,光复是不能成功。再战下去,只能越战越弱,加速蜀汉灭亡,只有据险自守,维持三国鼎立,才能保住蜀国不受吞并。现在先生虽然不在朝为官了,但是只要你的儿子李丰在朝,先生的影响就还在。蜀中旧人还会团结在你儿子周围,同心协力劝说丞相罢战。“
谯周一口气说出了这番话,就定定望着李平,等他开口表态。他实在希望李平能劝他儿子李主带头反战。只要李平肯出面说话,李丰就会成为蜀中旧人的领袖,他就可以接过父亲的旗号,领--大班的旧人,有所作为。
李平听了这话,也睁眼定定地望着谯周,他真不明白,这个书呆子为何如此不明事理!难怪他空有才能,不被重用,只让他管一些教化的事了。
谯周见他只是瞪眼看着自己,却不说话,就更急起来,大声叫道:
”难道先生以为,谯周这些话说得不对?&34;
李平还是不回答,却从心里完全否定谯周的这些看法。丞相五出祁山,都是无功而返这不假但他现在决不是吸取教训,承认曹魏不可战胜,光复大业不能实现,而是要发动更大规模的北伐,不断用兵,直到取胜为止,来证明他的北伐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丞相已经被国人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已经无阶可下,他怎么能认错呢?而且国人也不希望他认错。
是的,他也曾不断向全国发出“攻其之缺,责其之短”的号召。那不过是在肯定他的北伐决策的大前提下,给他找找战术上的失误罢了,压根儿就不是叫你否定他的大决策。这些明摆着的大原则,谯周这书呆子,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再说他的儿子李丰调到丞相帐下参与军事,这也不是抬举。而是丞相看到李丰在江州,可能会被他父亲的旧人拥戴,为了断绝瓜葛所采取的策略。
人家已经防到这一步了,他谯周还想叫他带头反战,这不是让他找死吗?
李平心里这样想,但对这个心直口快的太史却不敢说出来,只是摇头推辞道:
“李丰一向敬佩丞相,他不会听我的话,我说什么都没用!”李平说完这句话,就站了起来,那意思就是说,这种话不要再谈下去了,这酒他也不喝了,他要走了。
谯周岂肯就此罢休,急忙把李平拦在帐内说:
“先生不忙走,谯周还有话说!&34;
此时日上三竿,进出云中门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谯周立帐道旁赠酒,十分显眼。李平怕此事传到丞相耳朵里,会被误认他不甘受贬,还有什么企图。犯官干政,将有后患,就更加呆不住了,急对谯周道:
”有话快说!&34;
谯周却不说话,只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送到他的面前,才道:“这是谯周想了许久,才写出来的表章,你看妥否,能否也签上先生的大名?&34;
李平接过展开一看,篇首醒目地写着《仇国论》三个大字。不用看他就知道谯周写了什么,更不敢在上面签名。
他赶紧把表章塞回谯周手中,苦笑道:
”李平现在是犯官,已经是平民百姓了,不敢再言国事,更不敢带头联名反对丞相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