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9章 薛文起悔娶河东吼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贾赦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的决策,是封建家族利益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决策不仅导致了迎春的婚姻悲剧,也进一步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对人性的摧残。迎春在这场婚姻中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她的悲惨命运令人深感同情和愤慨。
4.他人态度与影响
贾政对迎春的婚事持有反对意见。他深知孙绍祖并非良善之辈,其祖上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府门下,并非诗礼名族之裔。贾政从人品和家族背景等方面考量,认为这门亲事不妥,曾劝过贾赦。然而,贾赦一意孤行,贾政也无法改变其决定。贾政的反对虽未能阻止婚事,但体现了他相对正直的一面,他对迎春的命运有一定的担忧,只是在封建家族中,他的话语权在贾赦面前显得无力。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迎春这门婚事的不合理性,但却未能对迎春的命运起到实质性的扭转作用。
贾母对迎春婚事的态度较为复杂。迎春好歹是她的孙女,她虽觉得孙家不好,却并未出面坚决阻止。这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贾赦是她的儿子,她或许不想过多干涉儿子的决定,以免引发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在封建家族中,婚姻大事往往被视为家族利益的考量,她可能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贾母的不作为使得迎春失去了最后一道可能的保护屏障。她的默认态度让迎春在这场不幸的婚姻中孤立无援,加速了迎春悲剧命运的到来。
贾政和贾母等人的态度,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他们的态度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在封建礼教和家族利益的大框架下,都未能真正改变迎春的命运。迎春在这场婚姻中,如同一只无助的羔羊,被家族的利益和封建的规矩推向了深渊,最终只能在痛苦中走向悲惨的结局。
5.迎春婚姻悲剧的意义
迎春的婚姻悲剧在《红楼梦》中具有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它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从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的角度来看,迎春的婚姻完全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贾赦为了偿还债务、巩固家族地位,将她许配给孙绍祖,全然不顾迎春的个人意愿和幸福。在封建婚姻制度下,子女的婚姻由父母长辈包办,个人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制度剥夺了年轻人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机会,将婚姻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交易。迎春的悲剧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冷酷和无情,它无视人性,只看重家族的利益和社会地位的交换。
迎春的婚姻悲剧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在封建社会,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她们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迎春性格懦弱,在面对婚姻的不幸时,只能默默忍受。她不敢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这是封建礼教长期束缚的结果。封建礼教要求女性温顺、服从,压抑了她们的个性和自我意识。迎春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的摧残,她们在这种制度下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也是迎春婚姻悲剧的重要意义之一。迎春是众多红楼女性中的一个代表,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广大女性的共同遭遇。在《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女性如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封建制度的压迫和束缚。迎春的悲剧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引发了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思考。
迎春的婚姻悲剧在《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情节,对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了批判,对女性命运给予了关注,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对人性的摧残。
四、薛蟠娶亲情节分析
1.夏金桂人物形象
夏金桂外具花柳之姿,生得容貌艳丽,有着出众的外表,这为她增添了几分魅力,也让薛蟠在初见时便被吸引。然而,她的内在却与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从性格上来说,夏金桂内秉风雷之性,是个十足的悍妒、泼辣之人。她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容不得他人对自己有丝毫的违抗。在薛家,她刚一进门,就试图掌控家中的大权,对薛蟠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管束,不允许他与其他女子有任何接触。她的嫉妒心也极为强烈,看到香菱长得标致,便心生怨恨,想尽办法折磨香菱,试图打压她的存在。
在行为方面,夏金桂行事嚣张跋扈,毫无顾忌。她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吵闹不休,搅得薛家上下不得安宁。她不把婆婆放在眼里,对薛姨妈也多有顶撞,完全没有晚辈应有的尊重。她还善于使用手段,挑拨离间,在薛家制造矛盾和纷争,使得原本还算和睦的家庭变得鸡犬不宁。
夏金桂成为“河东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出身富贵之家,从小被娇惯纵容,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她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也缺乏基本的道德和教养。同时,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她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一些富家女子却凭借家族的财富和地位,养成了骄横的脾气。夏金桂就是这样,她试图通过泼辣和凶悍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她的出现给薛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薛家原本是一个相对富裕和安稳的家庭,但夏金桂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她与薛蟠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使得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她对香菱的折磨,也让薛家内部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和混乱。薛家在她的折腾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和谐与安宁,家庭的衰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夏金桂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薛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
2.薛蟠与夏金桂的婚姻
薛蟠娶夏金桂的过程看似平常,实则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薛蟠上次出门贸易时,在顺路到的亲戚家与夏金桂有了交集。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夏家与薛家同在户部挂名行商,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联姻被认为是门当户对。双方家长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这门亲事。
从原因来看,薛家虽为皇商,但社会地位并不高,希望通过与夏家联姻来提升家族的影响力和地位。而夏家看中薛家的财富,也想借此巩固自家的经济实力。薛蟠本人则被夏金桂的花柳之姿所吸引,并未深入了解她的性格,便欣然答应了这门婚事。
他们的婚姻关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夏金桂内秉风雷之性,刚一进门就试图掌控家中大权,对薛蟠进行严格管束。薛蟠本就是个骄纵任性之人,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不甘被夏金桂约束,两人时常发生争吵。
在相处模式上,夏金桂采取强势的手段,通过吵闹、撒泼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嫉妒心极强,不允许薛蟠与其他女子有任何接触,一旦发现便会大发脾气。薛蟠则在愤怒时会对夏金桂动手,但往往又会在事后屈服于她的哭闹。这种相处模式使得他们的婚姻充满了火药味,家庭氛围紧张压抑。
这桩婚姻对薛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原本就缺乏自律和责任感,在夏金桂的折腾下,变得更加暴躁和颓废。他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逍遥自在,而是陷入了无尽的纷争和烦恼之中。
对薛家而言,夏金桂的到来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她与薛蟠的矛盾不断升级,使得家庭内部关系变得复杂混乱。她对香菱的折磨,也让薛家的声誉受到了影响。薛家在她的折腾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和谐与安宁,家族的衰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薛蟠与夏金桂的婚姻就像一场灾难,给薛蟠和薛家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3.夏金桂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影响
夏金桂出身于“桂花夏家”,这是长安城中数一数二的大门户,与薛家同在户部挂名行商,家境富裕。这种富贵的家庭背景,为她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她骄横跋扈的性格。
在成长过程中,夏金桂被家人娇惯纵容,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她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基本的道德和教养。在家庭中,她是被宠爱的对象,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使得她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不断膨胀。她认为自己有权利掌控一切,不允许别人违背自己的意愿。
从社会地位来看,夏家的财富和商业地位使夏金桂在社交圈子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她的行为却与这种地位不相匹配。她行事嚣张跋扈,毫无顾忌,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吵闹不休。她不把长辈放在眼里,对薛姨妈也多有顶撞,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不被认可的。
夏金桂的行为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她的悍妒、泼辣和自私自利,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安宁。在薛家,她的到来使得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鸡犬不宁,家庭内部矛盾不断升级。她的行为也影响了周围人的生活,让人们对她敬而远之。
她的行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富家女子的不良风气。在封建社会,一些富家女子凭借家族的财富和地位,养成了骄横的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只追求个人的利益和享受。夏金桂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她的行为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弱点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夏金桂的家庭背景塑造了她的性格和行为,而她的行为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负面影响。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富家女子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气的一些问题。
4.香菱的命运转折
香菱在薛蟠娶亲前,虽身为侍妾,但在薛家的生活还算平静。她与薛蟠相处,也有过一段相对安稳的时光,并且还能在闲暇时向黛玉学习诗词,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夏金桂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夏金桂一进薛家,就将香菱视为眼中钉。她嫉妒香菱的美貌和温顺的性格,更担心香菱会分走薛蟠的宠爱。于是,她开始想方设法地折磨香菱。夏金桂先是给香菱改名为秋菱,试图从精神上打压她,否定她过去的身份和经历。接着,她在生活中对香菱百般刁难,让香菱做各种繁重的家务,稍有不如意就对她打骂。
香菱与夏金桂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夏金桂的凶悍和无理取闹,让香菱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但香菱性格温顺善良,她选择默默忍受,从不反抗。她的这种隐忍并没有换来夏金桂的怜悯,反而让夏金桂更加变本加厉。
这种冲突对香菱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本天真烂漫、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香菱,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胆小怯懦。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爱好,学习诗词的热情也被磨灭。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只能在痛苦中挣扎。
在命运方面,香菱的处境愈发艰难。她在薛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从一个被薛蟠宠爱的侍妾,变成了一个任人欺凌的丫鬟。她的生活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充满了苦难和折磨。她的身体也在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劳累下逐渐垮掉,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香菱的命运转折是《红楼梦》中女性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无奈和悲哀,她们在男权社会和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成为他人的牺牲品。香菱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五、宝玉的情感与心境变化
1.宝玉对身边人事变化的感慨
在《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中,宝玉经历了晴雯之死、迎春出嫁、薛蟠娶亲等一系列身边人事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引发了他深深的感慨,也对他的情感和心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晴雯之死让宝玉悲痛欲绝。晴雯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丫鬟之一,她的纯真、直率和反抗精神与宝玉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晴雯的无辜被逐和悲惨离世,让宝玉感到无比愤怒和无奈。他通过创作《芙蓉女儿诔》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在祭文中,他对晴雯的赞美和怜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对周围的邪恶势力表示了强烈的愤慨。晴雯之死让宝玉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对人性的压抑,他开始对这个看似繁华却充满虚伪和罪恶的世界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迎春出嫁让宝玉感慨万千。迎春是他的姐姐,性格懦弱善良,却被贾赦许配给了凶狠残暴的孙绍祖。宝玉深知迎春此去必定命运悲惨,他为迎春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疾首。他因世界上又少了五个清净女儿(陪嫁丫头四个)而感慨吟成《紫菱洲歌》,诗中充满了对迎春的不舍和对她未来命运的担忧。迎春的出嫁让宝玉意识到,即使是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女性的命运也无法由自己掌控,她们往往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
薛蟠娶亲同样让宝玉心情复杂。薛蟠是他的表兄,而夏金桂是个悍妒、泼辣之人。宝玉深知薛蟠娶了夏金桂后,生活必定不会安宁。他为薛蟠的未来感到担忧,同时也对这种封建包办婚姻制度感到不满。在他看来,婚姻应该是基于爱情和相互理解的,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利益交换。
这些身边人事的变化,让宝玉的心境变得更加忧郁和伤感。他开始意识到,人生充满了无常和无奈,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消逝。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更加珍惜,同时也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腐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内心在痛苦和挣扎中逐渐成长,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紫菱洲歌》的情感表达
《紫菱洲歌》是宝玉在迎春出嫁后,因感慨世界上又少了几个清净女儿而创作的,其内容和情感表达与宝玉当时的心境紧密相连。
从内容上看,“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描绘了一幅秋意萧瑟、凄凉孤寂的画面。秋风冷、芰荷散、蓼花菱叶愁,这些景象暗示着迎春的离去,曾经热闹的紫菱洲如今变得冷清寂寞。
在情感表达方面,这首诗充满了宝玉对迎春的不舍和担忧。他用“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直接抒发了自己对迎春的深厚情感,强调了迎春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他深知迎春性格懦弱,嫁入孙家后必定会遭受孙绍祖的折磨,因此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痛心。
《紫菱洲歌》与宝玉的心境高度契合。此时的宝玉,经历了晴雯之死、迎春出嫁等一系列身边人事的变化,内心充满了伤感和无奈。他看到紫菱洲的衰败景象,联想到迎春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事物的易逝。这首诗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美好情感的向往。
在展现宝玉性格和情感方面,《紫菱洲歌》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体现了宝玉多情善感的一面,他对身边人的离去如此悲痛,说明他内心善良、重情重义。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迎春的悲剧让他意识到这种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美好情感的扼杀。《紫菱洲歌》是宝玉情感的宣泄口,也是他性格和思想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