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91章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在谈禅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黛玉一连串地追问他与宝钗关系的种种情况时,宝玉毫不犹豫地回应“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句深情告白,直白而坚定地表明了他对黛玉的专一。在他的世界里,黛玉就是那独一无二的存在,世间女子虽多如弱水三千,但他只钟情于黛玉这一瓢。面对黛玉进一步关于现实阻碍和感情挫折的追问,宝玉更是以“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表明自己对黛玉感情的坚定不移,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动摇。这种深情是纯粹而真挚的,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利益考量,是发自内心深处对黛玉的爱恋。
然而,宝玉在情感上也有着迷茫的一面。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他虽然深知自己对黛玉的感情,但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明白家族的利益和长辈的意愿在婚姻大事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己的爱情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和不确定性。他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和黛玉的感情最终会走向何方。他虽有反抗的意识,但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在迷茫中痛苦挣扎。
宝玉对情感的执着也是他性格的一大特点。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依然坚守着对黛玉的感情。他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或者家族的安排而轻易放弃黛玉。在与黛玉谈禅时,他用禅语表达自己的心意,就是希望能让黛玉感受到他的执着。即使知道未来充满了变数,他也愿意为了这份感情去坚守、去抗争。他的执着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执着,更是对自由、对真我的执着追求。他不愿意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渴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去生活。
宝玉在本回中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他对黛玉深情、情感迷茫和执着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中挣扎的灵魂,他的爱情悲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人性的压抑。
5.黛玉的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黛玉以谈禅试探宝玉,充分展现出她敏感、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黛玉的敏感在谈禅对话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她深知自己与宝玉的感情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充满了不确定性,家族的利益、长辈的意愿都可能成为他们感情的阻碍。因此,她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担忧。当她看到宝玉与宝钗之间的一些互动,或者听到关于他们的传闻时,就会变得格外敏感。她一连串地追问宝玉与宝钗关系的各种情况,如“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等问题,正是她敏感内心的体现。她渴望从宝玉口中得到明确的答案,以确定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动她敏感的神经。
聪慧也是黛玉性格的一大亮点。她没有直接向宝玉表达自己的爱意和担忧,而是巧妙地以谈禅的方式进行试探。这种方式既含蓄又巧妙,既符合她大家闺秀的身份,又能在不引起他人注意的情况下,了解宝玉的心意。她提出的问题富有深意,如“瓢之漂水奈何?”“水止珠沉,奈何?”等,这些问题不仅考验了宝玉对感情的态度,也展现了她自己的智慧和思考。她能够通过禅语这种隐晦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担忧表达出来,同时也能从宝玉的回答中洞察他的心意,可见她心思之细腻、聪慧过人。
多愁善感更是黛玉性格的典型特征。她深知自己的身世和处境,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助。她对自己与宝玉的感情充满了期待,但又害怕这份感情最终无法实现。在谈禅过程中,她的每一个问题都透露出她内心的忧愁和伤感。她担心宝玉会被宝钗吸引,担心他们的感情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担心自己最终会失去宝玉。她的这种多愁善感源于她对感情的执着和对未来的迷茫,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忧愁和伤感中度过每一天。
黛玉以谈禅试探宝玉的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她敏感、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她的这些性格特点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也让读者对她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和感慨。
四、主题思想探讨
1.爱情主题
在《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宝玉和黛玉谈禅的情节深刻体现了爱情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们爱情的纯真、无奈以及在封建礼教下的艰难。
他们的爱情纯真至极。宝玉一句“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直白而坚定地表明了对黛玉的专一深情。在他的世界里,黛玉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世间女子虽多如繁星,他却只钟情于黛玉这一人。这种爱情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利益考量,是发自内心深处最纯粹的爱恋。黛玉同样如此,她一连串地追问宝玉与宝钗关系的种种情况,看似是在试探,实则是因为她对宝玉的感情真挚而纯粹,渴望从宝玉口中得到明确的答案,以确定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他们的爱情如同清澈的泉水,没有丝毫的杂质,是一种灵魂的契合与共鸣。
然而,这份纯真的爱情却充满了无奈。黛玉深知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家族利益的考量可能会影响她和宝玉的感情,所以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担忧。她用“瓢之漂水奈何?”“水止珠沉,奈何?”等问题,暗示着即便有心意,可现实的阻碍又该如何面对,若感情遭遇挫折最终走向破灭又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反映出她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担忧中小心翼翼地试探宝玉的心意。宝玉虽然深情回应,表达了自己对感情的坚定,但他也明白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自己的爱情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和不确定性。他虽有反抗的意识,但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在无奈中痛苦挣扎。
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他们的爱情更是艰难重重。在那个时代,婚姻大事往往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个人的情感要服从于家族的利益。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与封建礼教的规则背道而驰,他们的感情只能在暗中发展,连谈情都要借着谈禅的幌子。他们不能像现代恋人那样自由地表达爱意,不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家族长辈们考虑到家族的利益和宝玉的未来,最终确定了他与宝钗的婚事,这无疑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判了死刑。他们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中苦苦挣扎,却始终无法挣脱。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纯真而美好的,但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却充满了无奈和艰难。他们的爱情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对爱情的摧残。
2.人性主题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宝蟾设计勾引薛蝌以及薛家内部的矛盾等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阴谋和无奈。
宝蟾设计勾引薛蝌,充分展现了人性中的欲望。宝蟾受金桂指使,为达到目的,施展浑身解数。她深夜送果品、言语挑唆、衣衫不整进行挑逗等行为,背后是对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欲望。在薛家复杂的环境中,她渴望通过勾引薛蝌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获取更多的利益。这种欲望驱使她不顾礼教和道德的约束,做出大胆放肆的举动。她的行为反映出人性在利益面前的贪婪和冲动,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违背常理和道德规范。
金桂与宝蟾联合设计,体现了人性中的阴谋。金桂心怀不轨,想勾引薛蝌,让宝蟾从中谋划。她们精心策划每一个步骤,试图让薛蝌陷入她们的圈套。金桂利用宝蟾作为棋子,宝蟾则借助金桂的势力行事,两人各怀鬼胎,相互利用。这种阴谋诡计的背后,是人性的阴暗面。她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破坏家族的和谐。在薛家这个看似繁华的大家庭中,隐藏着如此多的阴谋和算计,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可怕。
薛家内部的矛盾也凸显了人性中的无奈。薛蟠的案子让薛家陷入困境,道台重审需重金打点,这使得薛家上下人心惶惶。薛姨妈忧心忡忡,宝钗日夜操劳,整个家族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金桂却还在为自己的私欲勾心斗角,宝蟾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而薛蝌面对宝蟾的勾引,虽谨慎正直,但也无奈地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他无法改变薛家的现状,也无法摆脱宝蟾的纠缠,只能在无奈中保持自己的操守。这种无奈反映出人性在命运和环境面前的渺小和无力。人们往往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困境中挣扎,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无奈。
宝蟾设计勾引薛蝌和薛家内部的矛盾等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人性中的欲望、阴谋和无奈。这些情节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欲望、阴谋和无奈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真实而又残酷的人性画卷。
3.命运主题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人物的命运走向鲜明地展现出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抗拒。
宝玉和宝钗的婚事确定,这一情节深刻体现了命运的无奈。宝玉钟情于黛玉,他在与黛玉谈禅时,以“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等话语,坚定地表达了对黛玉的深情。然而,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个人的情感往往要服从于家族的利益。长辈们考虑到薛家与贾家的家族关系,以及宝钗的贤淑懂事、才华出众,为了家族的稳定和宝玉的未来,最终确定了他与宝钗的婚事。宝玉虽有反抗的意识,但面对家族的决定,他无力改变,只能无奈接受。他的爱情被命运无情地践踏,原本美好的爱情憧憬化为泡影,这充分显示出命运的不可抗拒。
薛家的困境也是命运无常的典型体现。薛蟠的案子道台重审,需要重金打点,这让薛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机。薛家原本是富贵之家,但一场官司却让家族陷入了困境。薛姨妈忧心忡忡,宝钗日夜操劳,整个家族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宝钗也因此心急成病,发烧到不能说话。薛家的命运在一瞬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繁华走向衰落,这种无常让人感叹命运的捉摸不定。他们无法预料到薛蟠的案子会如此波折,也无法抗拒命运带来的打击。
宝蟾和薛蝌的命运也受到了影响。宝蟾受金桂指使,设计勾引薛蝌,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自己在薛家的地位,但她的计划能否成功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薛蝌面对宝蟾的勾引,虽谨慎正直,但也无奈地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他无法改变薛家内部的混乱局面,只能在无奈中保持自己的操守。他们的命运被薛家的复杂环境所左右,无法自主掌控。
本回中人物的命运走向,无论是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还是薛家的困境,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抗拒。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命运往往受到家族、礼教、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个人的力量在命运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他们只能在命运的漩涡中挣扎,承受着命运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这也反映了《红楼梦》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对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五、艺术特色分析
1.情节结构艺术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采用薛家闹剧和宝黛情感试探两条线索并行的情节结构,这种独特的安排相互映衬,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层次。
薛家闹剧以宝蟾设计勾引薛蝌为核心展开。宝蟾受金桂指使,深夜送果品、言语挑唆、衣衫不整进行挑逗等一系列大胆放肆的行为,将薛家内部的混乱与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薛蝌面对宝蟾的勾引,谨慎应对,既不与宝蟾发生正面冲突,也不向金桂妥协,使得薛家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微妙。这一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性,展现了人性的欲望和阴谋,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社会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
与此同时,宝黛情感试探的情节则细腻而含蓄。黛玉通过一连串关于宝玉与宝钗关系的问题,试探宝玉的心意。宝玉深情回应,以“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等话语表达了对黛玉的专一深情。他们的对话充满了禅意,既展现了两人之间纯真而无奈的爱情,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这两条线索并行,相互映衬,起到了丰富小说层次的作用。薛家闹剧的热闹与宝黛情感试探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一闹一静,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薛家的混乱和矛盾,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的腐朽和黑暗;而宝黛的爱情则是在这种黑暗背景下的一抹亮色,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两者相互衬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性。
此外,两条线索的并行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薛家的闹剧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而宝黛的情感试探则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为宝玉和宝钗的婚事确定以及宝黛最终的分离做了铺垫。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薛家闹剧和宝黛情感试探两条线索并行的情节结构,是作者的精妙安排。它不仅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读者对封建社会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语言艺术特色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在语言上极具含蓄蕴藉之美,尤其是谈禅内容和人物对话,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生动地展现出来。
宝玉与黛玉的谈禅对话,堪称含蓄蕴藉的典范。黛玉一连串的发问,“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看似简单直白,实则暗藏深意。她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醋意和担忧,而是通过假设不同情境,委婉地试探宝玉的心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既符合她大家闺秀的身份,又将她内心的敏感和不安展现得淋漓尽致。宝玉的回应“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更是经典之笔。他没有用直白的甜言蜜语,而是以形象的比喻,坚定地表明了对黛玉的专一深情。这句禅语含蓄而有力,让读者在品味其韵味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宝玉内心对黛玉的炽热情感。
当黛玉进一步追问“瓢之漂水奈何?”“水止珠沉,奈何?”时,她以巧妙的比喻暗示了现实对他们感情的阻碍以及可能出现的感情挫折。宝玉则以“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回应,用禅语表达了自己对感情的坚定和执着,不会因外界因素而动摇。这些对话含蓄地传达了两人之间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爱情的纯真与无奈。
除了谈禅内容,其他人物对话也同样具有含蓄蕴藉之美。宝蟾设计勾引薛蝌时,她的言语和行为都充满了暗示。深夜送果品时,她站在窗外言语挑唆,话语暧昧却又不直接表明心意,这种含蓄的勾引方式既展现了她的狡黠,又让读者感受到薛家内部那种微妙而紧张的气氛。薛蝌面对宝蟾的勾引,选择沉默应对,他的沉默中蕴含着谨慎和正直,虽未言语,但读者能从他的态度中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定和对这种行为的反感。
本回的语言艺术特色通过含蓄蕴藉的谈禅内容和人物对话,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细腻地展现出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细细品味每一句话的深意,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也正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3.象征手法运用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其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最为典型,深刻地服务于主题表达。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象征着宝玉对黛玉爱情的专一与纯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贵族子弟身边往往围绕着众多女子,但宝玉心中只有黛玉一人。“弱水三千”代表着世间无数的女子,而“一瓢饮”则明确指向黛玉,表明宝玉在众多选择中,坚定不移地钟情于她。这一象征生动地展现了宝黛之间纯真而深厚的爱情,突出了爱情主题中对专一和真挚的追求。
同时,这一象征也暗示了他们爱情在封建礼教下的艰难处境。“弱水”本就给人一种遥远、难以跨越的感觉,象征着封建礼教这座大山横亘在宝黛之间,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充满了阻碍。尽管宝玉有“只取一瓢饮”的坚定决心,但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他们的爱情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弱水中的一瓢水,随时可能被淹没,体现了爱情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无奈。
此外,本回中宝蟾设计勾引薛蝌的情节也存在象征意义。宝蟾的行为象征着人性中的欲望和贪婪。她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勾引薛蝌,这种行为反映了人性在利益诱惑面前的脆弱和不堪一击。而薛蝌的谨慎和正直则象征着人性中坚守道德底线的一面,他在面对诱惑时不为所动,保持着自己的操守,与宝蟾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人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