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3章 袭人
俞平伯也批判袭人“引诱、包围、挟制宝玉,排挤、陷害同伴,附和、讨好家庭的统治者王夫人”,指责她“喜新忘旧,甚而至于负心薄幸”。这些批判的依据主要源于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建议将宝玉搬出园子,被认为是为了自身利益,破坏宝玉与姐妹们的关系;她与晴雯等丫鬟性格不合,晴雯被撵,也被归咎于她的告密。然而,这些观点是否完全客观,还需结合具体情节和时代背景进一步探讨。
2.现代正面解读
现代部分学者认为袭人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奴隶,而非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从出身来看,袭人因家贫被卖入贾府,失去了人身自由,这本身就是一种被损害的遭遇。她虽身处贾府,看似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本质上仍是任人摆布的奴隶。
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袭人不得不遵循各种规矩和制度。她劝宝玉读书上进,希望他走仕途经济之路,这并非是她真心认同封建礼教,而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认为这是宝玉乃至贾府唯一的出路,也是她能在贾府安稳生存的保障。她向王夫人进言,也是出于对宝玉和贾府未来的担忧,并非为了个人私利去陷害他人。
袭人在贾府中努力工作,恪尽职守,却也时常面临各种压力和误解。晴雯被撵一事,很多人认为是袭人告密所致,但实际上是那些邪婆子进谗构陷。袭人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只是一个努力求生的弱女子,她的行为更多是为了自保和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袭人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奴隶。
3.客观综合评价
袭人是《红楼梦》中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对她的评价需从多个角度客观分析。
从优点来看,袭人具备诸多值得肯定的品质。她温柔和顺,面对宝玉的误踢,不仅不抱怨,还反过来安慰宝玉,尽显宽容与体谅;恪尽职守,对宝玉的生活照料无微不至,饮食起居皆安排妥当;忠心耿耿,无论是对贾母、宝玉还是王夫人,都尽心尽力服侍,为他们着想;有大局观,向王夫人进言将宝玉搬出园子,是从贾府的长远利益考虑。
然而,袭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她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极力劝宝玉读书上进,追求仕途经济,希望宝玉遵循封建正统道路,这与宝玉的叛逆性格产生了冲突。她为了在贾府站稳脚跟,努力迎合王夫人等长辈的心意,其行为有时显得过于世故和功利。在晴雯被撵一事上,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是她告密,但她的一些做法容易引起他人的猜疑和误解。
总体而言,袭人是一个在封建制度下努力生存的女性,她既有善良、忠诚的一面,也有受时代局限的一面。我们应全面、客观地看待她,理解她在复杂环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七、袭人结局的不同版本与意义
1.续书中的结局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袭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嫁给蒋玉菡。宝玉出家后,贾府家道中落,袭人失去了往日的依靠。王夫人念其多年服侍之情,又考虑到她尚未婚配,便为她择了良配。
蒋玉菡是忠顺王府里有名的戏子,与宝玉交情匪浅,曾与袭人有过一面之缘。在说媒过程中,蒋玉菡听闻袭人的贤良淑德,欣然应允这门亲事。
成婚当日,袭人虽满心悲戚,却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她身着嫁衣,带着对往昔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踏入了蒋家。婚后,她与蒋玉菡相互扶持,日子倒也安稳。袭人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用心经营着新的生活。她的这段结局,既充满了无奈,也蕴含着一丝生活的希望。
2.脂批暗示的结局
脂批为我们探寻袭人结局提供了别样视角,其中暗示袭人在后续会资助宝玉宝钗夫妻。在《红楼梦》的复杂脉络里,这一情节虽未明确呈现,但脂批的线索却意味深长。
袭人在贾府时,与宝玉感情深厚,即便后来贾府败落、宝玉出家,她心中那份情感或许也未曾消散。当她嫁与蒋玉菡后,生活逐渐安稳,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此时的宝玉和宝钗,可能陷入困境。
从脂批暗示来看,袭人会念及旧情,伸出援手。这一行为既体现出她内心的善良与重情重义,也反映出命运的无常。曾经在贾府风光一时的众人,如今境遇反转。袭人虽身份转变,但她的善举为故事增添了一丝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人性在困境中的光辉,同时深化了《红楼梦》世事无常的主题。
3.结局的悲剧意义
袭人结局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悲剧。她虽努力遵循封建礼教,恪尽职守、温柔和顺,一心为宝玉和贾府着想,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先是从贫苦家庭被卖入贾府为婢,后宝玉出家,她又被迫嫁给蒋玉菡。这一系列遭遇表明,在封建社会,女性如同物品般被随意买卖、安排婚姻,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
她的结局也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作品通过描写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袭人作为其中一员,她的无奈与挣扎,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她的悲剧不是个例,而是那个时代众多女性的缩影,进一步凸显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和对人性的戕害,引发读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
八、袭人形象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1.丰富《红楼梦》的人物群像
袭人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红楼梦》的人物体系,使作品的人物群像更加立体饱满。她与书中众多人物形成鲜明对比,起到了衬托作用。
与晴雯相比,晴雯心直口快、敢爱敢恨,而袭人则温柔和顺、行事稳重。晴雯蔑视权贵,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袭人却努力遵循封建规范,一心维护贾府秩序。这种对比,凸显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也展现了封建社会下不同丫鬟的生存方式。
和薛宝钗在某些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宝钗大家闺秀,行事更为大气、周全,而袭人作为丫鬟,更多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贾府和宝玉考虑。她们的互动,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不同阶层女性的影响。
与宝玉之间,袭人既是他生活上的贴心照顾者,又是思想上的规谏者。宝玉叛逆,不喜仕途经济,袭人却劝他读书上进,两人的思想分歧推动了情节发展,也深化了作品对封建礼教的探讨。
袭人形象的存在,让《红楼梦》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使读者能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多面性,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
2.反映封建社会的女性命运
袭人命运深刻体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无奈,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有力批判。
从出身看,袭人因家贫被卖入贾府,失去人身自由,这是封建社会女性常见的悲惨遭遇。家庭贫困使女性成为家庭的负担,只能被当作商品交易,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贾府,袭人虽努力遵循封建礼教,恪尽职守,却始终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她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即便得到王夫人的信任,也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贾府。她劝宝玉读书上进,也是在封建礼教的框架内寻求生存之道,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婚姻方面,袭人同样没有自主权。宝玉出家后,她只能听从王夫人的安排,嫁给蒋玉菡。这种包办婚姻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又一压迫,女性的感情和意愿被完全忽视。
袭人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在经济、思想和婚姻上的多重困境。她们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思想被封建礼教禁锢,婚姻不能自主。这反映出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不合理,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作者通过袭人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3.对现代职场和人际关系的启示
袭人在贾府的生存之道,为现代职场和人际关系提供了诸多借鉴。
在职场中,袭人恪尽职守的态度值得学习。她对宝玉的生活照料无微不至,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这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专注于自己的任务,认真负责,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得尽善尽美,这样才能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她的忠心耿耿也十分关键。袭人对不同主子都忠诚不二,这种忠诚能让她在复杂的环境中获得信任。在现代职场,忠诚于公司和团队,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也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在人际关系方面,袭人善于把握分寸。她与其他丫鬟、小厮相处时,既不过于亲近,也不刻意疏远,能处理好各种关系。这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因关系处理不当而引发矛盾。
此外,袭人有大局观,能从整体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在现代职场和生活中,我们也应具备这种意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大局为重。
总之,袭人在贾府的生存智慧,能帮助我们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更好地立足和发展。
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