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中西医结合研究学院的邀请
五、总结
胃的解剖结构与其功能(储存、研磨、初步消化食物)密切相关:
- 分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含胃窦、幽门管),各区域长度因形态变化而不同。
- 层次:黏膜层(分泌保护)、黏膜下层(营养支持)、肌层(蠕动收缩)、浆膜层(保护固定),每层细胞组成和厚度适应生理需求。
- 延展性:正常容积1~15升,最大可达2升,扩张时胃壁最薄约1~2毫米,依赖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的弹性。
如需更详细的临床应用(如胃镜检查、手术解剖),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影像学数据进一步分析。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从胃的解剖结构阐述生理机制:
一、食物储存与容积调节
1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 机制:吞咽食物时,食管蠕动刺激贲门括约肌开放,胃底和胃体平滑肌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松弛(容受性舒张),使胃腔容积从空腹时的50~100ml扩大至充盈时的1~15l(最大可达2l)。
- 意义:避免进食时胃内压骤升,实现“储存库”功能,为后续消化提供缓冲时间。
2 持续排空控制
- 幽门括约肌(厚05~1cm)通过周期性收缩(3~5次\/分钟),将食糜以1~3ml\/次的速度排入十二指肠,防止过快排空导致小肠消化负担。
二、机械性消化(物理性消化)
1 研磨与混合
- 蠕动波:胃体中部开始的蠕动波以2~3次\/分钟向幽门推进,收缩时胃窦内压升高,迫使食糜反向回流至胃体,形成“研磨-混合”循环(每次蠕动约将1~3ml食糜推入十二指肠)。
- 胃壁结构辅助:
- 胃大弯、胃体的平滑肌(三层肌层,尤其是中层环行肌)强力收缩,将食物破碎为直径<2mm的颗粒。
- 胃黏膜皱襞(空腹时明显,充盈时展平)增加接触面积,促进食糜与消化液混合。
2 形成食糜(chyme)
- 经机械作用后,食物与胃液混合成ph 15~25的半流质食糜,为后续小肠消化做准备。
三、化学性消化(生物化学分解)
1 胃酸(盐酸)分泌
- 分泌细胞:胃体\/胃底的壁细胞(parietal cells),每日分泌量约15~2l。
- 生理作用:
- 激活酶原:将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分泌)转化为胃蛋白酶,特异性分解蛋白质肽键(尤其针对含苯丙氨酸\/酪氨酸的肽链)。
- 杀菌屏障:ph 1~2的强酸环境杀灭随食物进入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除外,其依赖脲酶抵抗胃酸)。
- 促进吸收:溶解食物中的矿物质(如铁、钙),并使食物蛋白变性,便于酶解。
2 胃蛋白酶(pepsin)
- 分泌形式: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胃酸激活后成为胃蛋白酶,最适ph 2~35,降解蛋白质为多肽和少量氨基酸。
3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 壁细胞分泌:与维生素b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其不被消化酶破坏,并促进回肠末端主动吸收(缺乏时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4 黏液与碳酸氢盐
- 表面黏液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形成05~1mm厚的黏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中和胃酸(局部ph升至6~7),防止胃蛋白酶消化自身黏膜。
四、内分泌与调节功能
1 胃肠激素分泌
- 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gastrin),促进壁细胞分泌胃酸、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同时增强胃蠕动和幽门括约肌收缩。
- 胃底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抑制胃泌素和胃酸分泌,形成负反馈调节。
- 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分泌组胺,通过h受体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是抗酸药如西咪替丁的作用靶点)。
2 神经-体液调节网络
- 神经调节:
- 迷走神经(副交感)兴奋促进胃酸、胃泌素分泌及胃蠕动(“头期”消化启动)。
- 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功能(应激时可能导致胃排空延迟)。
- 体液调节:食糜中的蛋白质、咖啡因、酒精等刺激胃泌素释放;胃酸过高时通过生长抑素负反馈抑制分泌。
五、防御与黏膜保护
1 黏膜自我保护机制
- 黏液屏障:凝胶状黏液阻止胃蛋白酶接触黏膜,并捕获hco中和h(“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 上皮更新:胃黏膜上皮细胞每2~3天完全更新一次,受损细胞通过迁移和增殖快速修复。
- 胃黏膜血流:丰富的黏膜下血管(来自胃左、右动脉)提供充足氧气和营养,促进修复并带走有害代谢产物。
2 抗反流机制
- 贲门括约肌(静息压10~30mmhg)和膈食管韧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减少反流性食管炎风险。
六、与其他器官的协同功能
- 与小肠衔接:幽门括约肌控制食糜排空速度(液体快、固体慢),确保十二指肠内ph和渗透压适合胰酶、胆汁发挥作用。
- 参与免疫:胃酸杀灭病原体,减少肠道感染;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识别抗原,启动局部免疫反应。
总结:胃功能的核心特点
1 双重消化作用:机械研磨(物理)与酶解酸化(化学)结合,实现食物初步分解。
2 动态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精准控制分泌、运动和排空,适应进食-空腹周期。
3 自我保护优先:黏液屏障、快速上皮更新、血流保护等机制避免自身消化损伤。
4 承上启下作用:作为消化道的“中继站”,既储存和处理食物,又为小肠高效消化提供优化的食糜条件。
这些功能的异常(如胃酸过多、胃排空障碍、黏膜损伤)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疾病,临床治疗常针对功能调节(如抑酸药、促动力药)或保护机制(如黏膜保护剂)。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