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白骄阳的深思(1/9)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白骄阳的深思

虽然治好了徐大爷的溃疡想结肠炎,但是白骄阳却陷入了无限的深思之中。徐大爷20多年的溃疡性结肠炎,20多年来一直不敢进食蔬菜果蔬,这该是多么大的痛苦!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他20多年的痛苦?是医疗认知?还是技术局限?是医生的原因?不论怎么样,总而言之,一个人的一生1\/4却在这样的痛苦之中度过了!

白骄阳陷入了苦苦的深思之中,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认真的研究下去,让更多的人避免这样的痛苦,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不论是生理病理,还是药理,还是解剖学,还是生物学角度,都已经是今非昔比,尤其是中医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作用机制,都研究的已经相当前卫了。

白骄阳脑海里迅速的闪烁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就让我先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进行研究吧。

在中医古籍中,虽无“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如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可归属于“泄泻”“痢疾”“肠澼”“休息痢”“脏毒”等范畴。中医古籍对相关病症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治法的记载,为现代中医认识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理论基础。以下是经典古籍中的相关记载:

一、病名与症状的对应记载

1 《黄帝内经》——“肠澼”“下利”

- 《素问·通评虚实论》首次提出“肠澼”病名:“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并描述其症状为“便血”“赤沃”(赤白黏液便)。

-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指出湿热下注可导致急迫腹泻、脓血便。

- 《灵枢·百病始生》:“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记载了肠道络脉损伤引起的出血症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黏液脓血便相关。

2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下利”“热利”

- 《伤寒论》区分“热利”与“寒利”,如“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湿热蕴结,里急后重);“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脾肾阳虚,寒湿内盛),对应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同证型。

-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记载了虚寒下利、脓血不止的治法。

3 《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休息痢”

-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详细论述“痢病”,提出“湿热蕴结肠道”是主要病因,如“痢者,由湿热蕴结,伤于脾胃,胃虚气逆,腹内虚鸣,肠间受客热,热乘于血,血流肠内,赤白相杂”。

- 首次明确“休息痢”的概念:“休息痢者,痢止后,过一段时间复发,发作时症状如初”,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慢性特征相符。

4 《丹溪心法》——强调“湿热”为病

- 元代朱丹溪提出“痢症多属于湿热”,《丹溪心法·痢病》:“痢虽有赤白之殊,皆湿热之症”,认为湿热内蕴是核心病机,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

5 《景岳全书》——辨虚实寒热

-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泄泻》中强调辨证论治,区分“暴泻”与“久泻”,指出久泻多属脾虚、肾虚,如“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对应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脾肾两虚证。

二、病因病机的古籍论述

1 湿热内蕴:多因饮食不节(如嗜食辛辣、肥甘)、外感湿热,致湿热蕴结肠道,损伤肠络,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2 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湿邪困脾,如《景岳全书》“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

3 脾肾阳虚:久病及肾,脾失温煦,肾阳虚衰,不能腐熟水谷,导致久泻不止、五更泻,如《医宗必读》“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遂成五更泄泻之症”。

4 阴血亏虚:久痢伤阴,或湿热灼伤阴液,致肠道失润,出现阴虚内热、便血,如《临证指南医案》记载“痢久伤阴,虚坐努责”。

5 气滞血瘀:湿热瘀阻肠道,气血运行不畅,肠络受损,如《血证论》“肠道瘀血,便后下血,腹部刺痛”。

三、治法与方药的古籍依据

1 清热利湿:源自《伤寒论》白头翁汤(治热利下重)、葛根芩连汤(治协热下利)。

2 温中散寒:如《伤寒论》理中汤(治脾胃虚寒下利)、《金匮要略》桃花汤(治虚寒便脓血)。

3 健脾益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治脾虚泄泻)。

4 温肾固涩:《景岳全书》四神丸(治脾肾阳虚五更泻)。

5 养血滋阴:《医学衷中参西录》滋阴清痢汤(治阴虚痢)。

6 理气活血:《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治血瘀腹痛、便血)。

四、总结

中医古籍虽未直接记载“溃疡性结肠炎”,但通过“肠澼”“休息痢”“久痢”等病症的论述,从症状、病因、病机到治法,形成了对慢性肠道脓血便、反复发作性腹泻的完整认识。其核心理论强调湿热、脾虚、肾虚、血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注重辨证论治,分期施治(急性期清热利湿、调气和血;缓解期健脾补肾、养血固涩)。这些古籍记载为现代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及治疗处方用药

一、中医诊断

病名归属:根据临床表现(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归属于“泄泻”“痢疾”“肠澼”“休息痢”“脏毒”等范畴。

诊断要点:

1 四诊合参:

- 症状: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为左下腹或脐周痛,便后缓解)、里急后重,可伴神疲乏力、纳差、消瘦等。

- 舌脉:急性期多舌红苔黄腻(湿热),慢性期多舌淡苔白腻(脾虚),舌紫暗有瘀斑(血瘀);脉弦滑(湿热)、细弱(脾虚)、沉迟(阳虚)。

2 病因病机:核心为“本虚标实”,急性期以湿热、血瘀、热毒等标实为主,慢性期以脾虚、肾虚等本虚为主,常兼夹湿、瘀、热、寒。

二、辨证分型及治疗处方

1 湿热内蕴证(急性期为主)

- 主症:腹泻急迫,黏液脓血便,腹痛灼热,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苦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和血。

- 代表方: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 处方:白头翁15g、黄连9g、黄芩12g、黄柏10g、白芍15g、当归10g、木香9g(后下)、槟榔10g、甘草6g、秦皮12g。

- 加减:脓血多者加地榆炭、槐花炭;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发热加金银花、蒲公英。

2 脾虚湿盛证(慢性期为主)

- 主症:大便溏稀,夹黏液,反复发作,食少腹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

- 处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山药15g、莲子肉12g、薏苡仁30g、陈皮9g、白芍15g、防风9g、砂仁6g(后下)、甘草6g。

- 加减:黏液多者加苍术、厚朴;便溏甚者加芡实、炒扁豆;久泻气虚下陷加黄芪、升麻。

3 脾肾阳虚证(缓解期\/久病)

- 主症:黎明前腹泻(五更泻),或久泻不止,粪质清稀,夹不消化食物,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

-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 代表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

- 处方:补骨脂12g、肉豆蔻9g、吴茱萸6g、五味子9g、附子9g(先煎)、党参15g、白术12g、干姜6g、甘草6g。

- 加减:滑脱不禁加赤石脂、禹余粮;腹痛加肉桂、小茴香;便血加艾叶炭、炮姜炭。

4 阴血亏虚证(久病伤阴)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的峥嵘岁月
我的峥嵘岁月
谁的青春不是一地鸡毛,我本来就是个私生子,妈妈还不明不白的跟个有妇之夫死在车里。多亏了珺姨为我撑起一片天,为了她,我可以无视各种校花、职场白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可珺姨只说过,考上985就让我做真正
牛不易
官运:查房女上司后我开始鸿运当头
官运:查房女上司后我开始鸿运当头
身处官场犹如水中浮萍,一切都是波涛暗涌。他,一个边缘职工,因为抽调无意间撞破了美女上司的好事。下一秒,得亏他应对得当,自此,他帮助领导一路化险为夷,开始抓住每一个契机,步步为营,一步一阶,权及青云之巅
佚名
四合院:整治全院,都跪求原谅
四合院:整治全院,都跪求原谅
关于四合院:整治全院,都跪求原谅:21世纪的五好青年徐峰,在一次醉酒之后,来到了50年代的情满四合院世界。凭着随身而来的神级钓鱼系统过上了好日子。什么?贾张氏你要借我家的房子?做梦。什么?易中海,你让
糖糖吃肉肉
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康熙第十子胤,出了名的憨傻粗莽,在选秀上相中了有着一把力气的苏策丽,各种倒贴终于将人娶过门,自此成了个面目全非的‘妻管严’。众人皆以为胤废了,对他各种惋惜。传闻子嗣艰难的苏策丽一胎接一胎怀,胤直叹尿布
喜欢绣球松的小谷
四合院:从隔壁院子开始逍遥人生
四合院:从隔壁院子开始逍遥人生
刚穿越到影视剧世界,罗斌就因为成分不好被赶出了院子,幸好隔壁院子的一大爷收留,这才没被冻死。而隔壁院子住着的居然是郭大叔、李秀芝、南易、粱拉娣...一个个善良的人跟隔壁院子里的禽兽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
胡胡胡糊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