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第139章 解放斯摩棱斯克(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39章 解放斯摩棱斯克

上一回我们说到,哈尔科夫的第四次易手,标志着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束,曼施坦因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在苏军的雷霆攻势下,防线洞开,被迫向第聂伯河全线退却。然而,战争是一个整体,南线的胜利,离不开中线兄弟部队的有力支撑。早在“鲁缅采夫行动”打响之前,斯大林和朱可夫就已经将锐利的目光,投向了那个自1941年以来,就一直像一根毒刺般扎在苏联胸口的战略要地——斯摩棱斯克。

斯摩棱斯克,这座位于第聂伯河上游的古老城市,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它更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最重要的前进基地和后勤中心,是进攻莫斯科的“大门”和“跳板”。只要这扇门还掌握在德国人手里,莫斯科就永无宁日。现在,到了把这扇门彻底夺回来,并永远关上的时候了。

1943年7月底,克里姆林宫。

库尔斯克南北两翼的反攻计划均已顺利展开,斯大林和朱可夫的目光,共同聚焦在了地图中央那个巨大的、由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占据的突出部。一个代号为“苏沃洛夫”的庞大攻势计划(斯摩棱斯克攻势为其第一阶段,后世常统称为斯摩棱斯克攻势),被正式批准。

其战略意图,清晰而务实:

牵制与消耗:对德军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发动持续猛攻,使其无法抽调任何兵力去增援岌岌可危的南线乌克兰战场。

收复失地:夺回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尔、叶利尼亚等一系列重要城镇,将德军战线向西推回数百公里。

奠定基础:为未来解放整个白俄罗斯的更大规模战役,创造一个稳固的出发基地。

为了执行这个计划,苏军调集了两个方面军作为主攻,一个方面军负责策应。

西方面军:由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大将指挥,是本次攻势的绝对主力。他麾下集结了约55万兵力,配备了近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他们的任务,是从正面和北翼,直捣斯摩棱斯克。

加里宁方面军:由安德烈·叶廖缅科大将指挥,拥有约35万兵力。他们的任务,是在西方面军的北侧,发动协同进攻,牵制德军兵力,防止其北上增援。

中央方面军:在罗科索夫斯基的指挥下,负责在攻势的南翼提供掩护,确保整个进攻集团的侧翼安全。

总计超过百万的大军,在长达400公里的战线上,严阵以待。

而在他们对面,是德国陆军中资历最老、装备最精良的中央集团军群,由老牌将领君特·冯·克卢格元帅指挥。其主力,是沃尔特·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和戈特哈德·海因里希的第4集团军。

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德军在这里构筑了被称为“东方壁垒”一部分的坚固防线。多道防线、密集的雷区、永备火力点、反坦克壕……整个斯摩棱斯克地区,被德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布满了陷阱的堡垒群。克卢格和他的将军们相信,凭借这套防御体系和德军士兵的战斗素养,足以抵挡住任何规模的进攻。

一场矛与盾的终极较量,即将在这片决定莫斯科命运的土地上展开。

1943年8月7日,凌晨4点30分。

与南线的“鲁缅采夫行动”一样,斯摩棱斯克攻势,也以一场惊天动地的炮火准备拉开了帷幕。数千门苏军火炮同时开火,炮弹如犁,将德军的前沿阵地反复耕耘。

炮击过后,索科洛夫斯基的西方面军,集中主力,向斯摩棱斯克外围的德军第4集团军防线,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

然而,战斗的进程,却远没有南线那么顺利。

中央集团军群毕竟是德军的精锐,其防御的韧性和战术的灵活性,远非南线那些被抽调一空的部队可比。苏军的步兵刚刚跃出战壕,就遭到了德军纵深炮火的猛烈反击和机枪火力的疯狂扫射。

德军的战术极为狡猾。他们的一线阵地,只留少数观察哨和机枪火力点,主力部队则部署在后方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上。当苏军冲过空无一人的第一道防线时,迎接他们的,是来自侧翼和后方高密度反坦克炮火的交叉射击。

苏军的t-34坦克,一辆接一辆地起火燃烧。德军的反击也来得异常迅速。往往苏军一个步兵营刚刚占领某个村庄,还没来得及巩固阵地,德军一个精干的装甲战斗群,就会在几辆突击炮的掩护下,立刻发动反击,将苏军再赶出去。

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战。索科洛夫斯基的部队,在付出了巨大伤亡后,多次突击,却始终未能像南线的友军那样,形成决定性的纵深突破。他们被死死地挡在了德军的第二道防线之前。

战役的第一周,苏军的进攻,如同撞在了一堵坚硬而有弹性的墙上,除了撞得自己头破血流,收效甚微。

攻势初期的进展,让克里姆林宫和苏军总参谋部都感到有些失望。在最初的十几天里,西方面军的平均日推进速度,甚至不足3公里。这与南线日行数十公里的高歌猛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德军的顽强抵抗,迫使苏军指挥官们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战术。他们很快意识到,面对“东方壁垒”这样的成熟防御体系,单纯依靠大规模的正面冲击,是行不通的。

这里简单说一下德军的防御体系,这个号称“东方堡垒”可不是简单的几道战壕,而是一个纵深达到30至50公里的梯次防御迷宫,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克卢格元帅和他的防御大师们,对苏军传统战术的深刻理解和针对性部署。

第一线,是“牺牲品”和“眼睛”。这里只有少量的前哨和观察哨,以及精心伪装的雷区。他们的任务不是死守,而是在苏军发起进攻时,最大限度地暴露其主攻方向和兵力部署,然后呼叫后方炮火。

第二线,是真正的“屠宰场”。这里才是德军的主阵地,拥有坚固的掩体、密集的交叉火力网、大量的反坦克炮阵地,以及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师级机动预备队。

第三线,则是“铁拳”。这里部署着德军的装甲预备队和战略储备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在苏军冲破前两道防线、精疲力竭之时,发动致命的反击,将被撕开的口子重新堵上。

克卢格元帅相信,苏军那种“大纵深齐头猛推”、在几百公里战线上同时施压的战术,在这样的防御体系面前,只会让自己兵力分散,最终在反复的拉锯中耗尽力量。他已经布好了陷阱,等待着苏联人一头撞上来。

在战役的头几天,苏军完全陷入了这种“突破-被反击-后退”的恶性循环。他们沿全线平均进攻,就等于主动将自己的兵力分散,非但没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给了德军无数个“打地鼠”般进行局部反击的机会。西方面军在8月头三周,伤亡率急剧攀升,但战线却像被钉住了一样,推进极其有限。

血的教训,让苏军总参谋部和前线指挥官们清醒地认识到:老办法不行了。那种依靠数量和意志的“齐头猛推”战术,面对德军成熟的深纵防御体系,已经变成了一场高效率的自杀。

惨淡的战果和惊人的伤亡报告,雪片般地飞向莫斯科。苏军总参谋部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严厉批评了前线指挥员中普遍存在的“一次性推进”和“速胜”的急躁倾向,要求必须“以最小代价,逐步消耗敌人”。

正是在这次战略反思中,一种全新的、后来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战术思想,被正式确立下来。而这个思想的背后,是苏军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来,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

斯大林格勒的“天王星行动”,就是苏军“体系化作战”的雏形。当时,苏军并没有全线平推,而是集中了绝对优势的火力和兵力,在几个极其狭窄的地段上,一举突破了罗马尼亚军队守卫的薄弱防线,从而完成了对德军第6集团军的世纪大包围。

现在,斯摩棱斯克前线的将领们,要将这种经验,进行系统化和普及化。

据战后一些将领的回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的朱可夫元帅,在听取西方面军司令索科洛夫斯基的汇报时,用一个极为生动的比喻,点明了新的战术核心。他指着地图说:

钟离烟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末世囤货:提上裙子姐不认账了
末世囤货:提上裙子姐不认账了
【末世+重生+囤货+空间+无限复制物资+不圣母】暴风雪,极寒,极热,地震,酸雨,陨石、地火……在末世挣扎求生四年的贺乔,最终被掠夺者乱刀砍死。重生到末世当天,抢占先机开启空间。买买买,囤囤囤,挨个收拾
张穆九
我岳父是朱元璋
我岳父是朱元璋
“陛下,你女婿又犯事了。”“又是常老二那混蛋?!他又做了什么。”“陛下英明,他扫荡一群骚扰我大明沿海的倭寇时,夺到了一张藏宝图。”“然后就带着水师往倭国方向追过去了。”“这个混蛋,谁允许他无故兴兵,挑
悠小淘
再婚一胎二宝,前夫女儿悔断肠
再婚一胎二宝,前夫女儿悔断肠
五年婚姻,许知意倾尽全力,努力做好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直到她亲眼看到一向淡漠的丈夫对另一个女人言笑晏晏,关怀备至。她捧在手心里的女儿更是理直气壮提出:“讨厌妈妈,我要安宁阿姨做我的新妈妈。”许知意心灰
月下酒酒
吻上你眉梢
吻上你眉梢
洛云曦温婉恬静,容貌倾城,是当之无愧的大美人。一朝洛家破产危机,不被看重的她被当成棋子,陷入多方角逐。走投无路之际,她找上了京市最有权势的方先生,请求救她于水火之中。原以为是各取所需,却不想事情开始朝
非柒月
不原谅不回头!离婚后转身嫁霸道军官
不原谅不回头!离婚后转身嫁霸道军官
【追妻火葬场+男二上位+大女主+不原谅不回头!】一次秘密任务,需要林稚假离婚前去卧底,却在离开之前,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假离婚变真离婚!青梅竹马的感情抵不过寡嫂的破坏,硬生生的成了丈夫眼中:不大度,不
姜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