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第143章 第二战场的抉择(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43章 第二战场的抉择

为了进一步给美英施压,斯大林随即做出了另一个郑重承诺:为了保证“霸王行动”的成功,当盟军在西线登陆的同一时期,苏联红军,将在东线发动一次规模空前的大规模攻势,以确保德军东线的主力,无法被抽调去西线(这就是后来的“巴格拉季昂行动”)。

这个承诺,对于美英将领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这意味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将不会面临德军的全部力量。军事层面的共识,至此基本形成。但真正的决断,还需要在下午的政治首脑会议上,由三巨头亲自拍板。而丘吉尔,显然还没有死心。

下午4点,第二次全体会议。 这场会议,成为了整个德黑兰会议期间,最激烈、也最具戏剧性的一场交锋。

丘吉尔,依然在不遗余力地推销他的“地中海战略”。他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蓝图:盟军在夺取罗马之后,可以继续向北推进,甚至从亚得里亚海登陆巴尔干,直插多瑙河流域。在他看来,这些行动,与“霸王行动”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这番长篇大论,彻底激怒了已经失去耐心的斯大林。

斯大林当即对丘吉尔,展开了一场咄咄逼人的“审问”。据当时在场的英国外交次官亚历山大·卡多根在日记中记录,斯大林几乎是在享受这个过程。他带着一丝嘲讽的口吻问丘吉尔:“我完全不明白,首相阁下,您在1919年(干涉俄国内战)的时候,是那么热衷于出兵,现在怎么反而变得不积极了呢?难道是上了年纪的缘故?” 他甚至还尖锐地问道:“英国现在到底有多少个师在同德军作战?你们驻扎在印度的200万大军,又都在干些什么?”

这一连串带刺的问题,像鞭子一样,抽在丘吉尔的脸上,让他颇为难堪。但为了维持联盟的表面和气,丘吉尔:(苦笑)元帅提的是往事了。当年局势不同……(丘吉尔面对斯大林翻旧账式的调侃),只能尴尬应对他只能勉强以玩笑的态度,敷衍了过去。

见丘吉尔还在回避重点,斯大林索性撕下了所有的伪装,单刀直入地问道:“我想知道,英国方面,对‘霸王行动’,是否真正有信心?还是说,你们仅仅是为了让我们苏联安心,而在这里口头说说而已?”

这句质问,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丘吉尔所有模棱两可态度背后的真实意图。他被逼到了墙角,退无可退。

据美方的会议记录,被逼急了的丘吉尔,闻言猛地提高了声调,他几乎是站起来,郑重地宣誓道:“只要我们大英帝国还能战斗,就一定会尽我们的‘天职’,全力以赴地把我们所有的力量,都倾注于横渡海峡,去打击德国人!”

他用一种近乎夸张的、充满悲壮色彩的措辞,来表达自己执行“霸王行动”的决心,试图以此来打消斯大林的疑虑。

在整个下午的讨论中,罗斯福的角色,也显得极为微妙。他巧妙地配合着斯大林。他深知斯大林对丘吉尔的不信任,于是,他有意地在斯大林面前,拿自己的老朋友丘吉尔开起了玩笑。他轻声地对斯大林“调侃”丘吉尔早上起床时脾气不好、喜欢抽雪茄的习惯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玩笑,引得一向不苟言笑的斯大林,难得地开怀大笑。罗斯福后来得意地称,他找到了称呼斯大林为“乔大叔”的正确时机。

这个插曲,虽然让丘吉尔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但却有效地缓和了斯大林的戒心,使会议的气氛,从剑拔弩张,稍稍缓和了下来。然而,在最核心的战略问题上,罗斯福却毫不含糊地,与斯大林站在了同一阵线。

丘吉尔,彻底感受到了孤立。当晚,他向自己的外交大臣艾登,吐露了苦涩的心情:“直到来了这里,我才相信,在斯大林面前,我们这些所谓的民主国家,真的会各行其是。现在,我得接受总统不站在我这一边的现实了。”他甚至悲观地预言:“斯大林今后,将可以随心所欲……我已经无能为力。”

11月30日:尘埃落定——在生日宴上的“惊喜”

经历了前一日的激烈争吵后,会议的最后一天,气氛反而变得有些微妙。

上午,丘吉尔主动请求,与斯大林举行了一次单独会谈,试图缓和关系。但斯大林依旧不为所动,他反复重申一句话:“红军将指望盟国按时从法国北部登陆。我现在必须弄清楚,这个计划,是否真的会执行。”

丘吉尔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只能再次承诺,英国决不动摇。

中午,三巨头在斯大林的下榻处,共进午餐。而正是在这次非正式的餐会上,第二战场的问题,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折。这一天,恰好是丘吉尔69岁的生日。

席间,当大家举杯为丘吉尔祝寿时,罗斯福突然郑重地宣布:盟军已最终决定,将于1944年5月,如期在法国北部,实施“霸王行动”!并且,将在法国南部,同时发动一次代号为“铁砧”的牵制性登陆!

他特意看向丘吉尔,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强调,这是“一项坚定不移的、不可逆转的共同决议”。

丘吉尔闻言,内心虽然震惊,但表面上,只能强作镇定。因为在此之前,关于是否要在南法同步登陆,美英内部一直存在争议。而罗斯福此刻,不经与他事先商议,就当着斯大林的面,直接拍板,这明显是下了最后的决心,要联手斯大林,“逼”他就范。

斯大林听罢,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他举起酒杯,表示赞赏和感谢。

大势已去。丘吉尔知道,他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他只能举起酒杯,半开玩笑、半是自嘲地说道:“看来,我的生日愿望,就是让‘霸王’能够准时启航了。”

至此,在德黑兰,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最大分歧,终于尘埃落定。

当晚,在为丘吉尔举行的生日晚宴上,三巨头共同通过了会议的公报,对外宣称,盟国已就“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德国发动进攻的计划,达成了完全的协议”。会议在表面上,展示出了空前的团结。

还有一个插曲,在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上,罗斯福与丘吉尔为了私利,间接性的出卖了中国利益。

在开罗会议上本来给中国承诺好的,在1944年初,对缅甸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反攻。具体计划是:一方面,由蒙巴顿指挥的英国东南亚司令部,联合从印度出发的中国远征军,从缅甸北部发动主攻;另一方面,也是中方最为看重的一点,盟军海军将酌情在缅甸南部沿海,实施一次代号为“海盗行动”的两栖登陆,以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彻底切断缅甸日军的后路。

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苏联将对日宣战。这一承诺,瞬间使得亚洲大陆战场的格局发生了改变。在罗斯福看来,一旦有了苏联红军这支生力军的加入,中国在地面战场上的战略重要性,便有所下降。而丘吉尔,则正好抓住这个机会,以“欧洲登陆作战需要集中所有登陆艇”为由,成功说服了罗斯福,在没有通知中国的情况下,取消了原定在缅甸南部进行的两栖登陆行动。

这个变故,让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最大的期望落了空,也为日后中美之间的嫌隙,埋下了伏笔。

那为什么丘吉尔说服罗斯福放弃缅甸登陆呢?

这本质上还是丘吉尔不愿放弃英国殖民这条路子!丘吉尔担心中华民族民族独立自主的原则,会形成一股合力,将《大西洋宪章》中承诺的“民族自决”,延伸到亚洲。他担心,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印度、缅甸、马来亚,乃至香港的统治,都将岌岌可危。既然在欧洲利益保不住了,那就只能保亚洲了!

镜头转回德黑兰,三巨头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然而,笑容的背后,是立场的此消彼长。斯大林,心满意足,他得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罗斯福,也基本达成了他的战略目标。唯有丘吉尔,这位大英帝国的“老狮子”,在盟友的“压倒性”优势面前,被迫同意了他原本极力抗拒的方案。

第二战场的“时间”和“地点”问题,解决了。但是,在德黑兰的牌局上,还有更多、更棘手的议题,在等待着他们。比如,战后的德国,是应该被彻底肢解,永绝后患,还是应该保留一个统一的国家?又比如,波兰的国界,应该如何划分?这个国家的命运,将再一次,被大国们在地图上,随意地勾画。

这些问题,又将引发怎样的争吵与交易呢?

钟离烟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鉴宝:开局一双黄金瞳
鉴宝:开局一双黄金瞳
相恋三年的女友与兄弟联手背叛,还惨遭狗男女殴打,被花瓶砸开第三只眼,落魄学徒竟能看穿万物,古玩街捡漏百万珍宝,打脸黑心老板,誓要让那对狗男女跪地求饶。当这双眼能看穿万物价值,绿茶前任哭着求复合?晚了!
無常
重回1997,开局千斤大海货
重回1997,开局千斤大海货
张进重生回到了1997年的小渔村,跟随大哥一块出海捕鱼。上辈子。父亲离世,母亲又身患重病,急需八万块的治疗手术费。最终两弟兄累死累活都没能凑齐这笔钱,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病死在家里。大哥自此一蹶不振,最
灰火
重生后,我棒打极品儿女
重生后,我棒打极品儿女
一觉醒来,吴老太太竟回到了过去。上辈子,她为了孩子操碎了心,恨不得把自己碾碎了,化成他们前行的养分。她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一刻不停地为儿女付出,满心期待能换来晚年的安稳与温暖。可现实却给了她狠狠一击。
佚名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上辈子为了讨回公道,王墨一把火烧了大队仓库。没想此举酿成大祸,最终导致老娘顶罪,死在了入狱那天。小妹也因此在家中冻饿至死。如此一幕,成了王墨心里永远无法忘却的痛!好在重回到那时候。这一世。王墨决心不再
天行
穿书后,我的夫君有点火辣啊
穿书后,我的夫君有点火辣啊
肤白貌美、明艳动人的她,一觉醒来竟穿越到了一本年代文里,摇身一变成了沪市有名的资本家小姐。在原书中,她瞧不上沉默寡言、不解风情的未婚夫,又顾虑海岛上物资匮乏、生活艰苦,故而迟迟不肯履行婚约。然而,命运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