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第144章 德黑兰的交易(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44章 德黑兰的交易

上一回我们说到,在德黑兰,三巨头围绕着“第二战场”这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在斯大林的强硬坚持和罗斯福的巧妙配合下,丘吉尔被迫做出了让步,盟军在1944年春天登陆法国的“霸王行动”,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解决了“怎么打”的问题,一个更深远、也更复杂的问题,摆在了三巨头的面前——打赢了以后,怎么办?尤其是,如何处置那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以及,如何规划一个全新的、能够避免悲剧重演的世界秩序?

在德黑兰会议接下来的议程里,三巨头将扮演起上帝的角色,在地图上,重新规划欧洲的版图,并为战后的世界,埋下了一系列影响至今的伏笔。

1如何处置德国?——“枪毙五万人”的玩笑与肢解的共识

大战尚未结束,但胜利的曙光,已经让三巨头开始认真地谋划,如何让德国这头战争猛兽,永永远远地被关进笼子,再也无法挣脱。

在当天晚上的宴席上,气氛相对轻松了一些。在酒精的作用下,三巨头的谈话,也变得更为“坦率”。就在此时,斯大林端着酒杯,用一种近乎漫不经心、却又带着一丝阴森的语气,突然抛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提议。

他晃着杯中的伏特加,缓缓说道:“为了彻底摧毁希特勒的战争机器,我认为,战后必须将大约五万名德国的总参谋部军官和高级技术人员,全部处决。”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砰”地一声将酒杯重重地放在桌上,霍然站起,用他那因愤怒而颤抖的声音说道:“我,大英帝国的首相,绝不可能同意这种野蛮的、大规模的报复性屠杀!如果这就是我们胜利的代价,那我宁愿现在就被拖出去枪毙!”

宴会厅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刚才还觥筹交错的场面,变得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罗斯福总统再次展现了他高超的社交技巧。他笑着举起酒杯,转向斯大林,用一种压低了声音的、开玩笑的口吻说:“斯大林元帅,我看五万人是不是太多了点……要不,我们各退一步,只枪毙四万九千人,怎么样?”

这句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话,像一根针,瞬间戳破了紧张的气球。斯大林听罢,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了一阵爽朗的大笑。刚才还一脸严肃的苏联将领们,也跟着笑了起来。刚才还剑拔弩张的气氛,就这样被轻易地化解了。

斯大林亲自走到丘吉尔身边,拍了拍他僵硬的肩膀,表示自己刚才“只是在开玩笑”,是在测试一下盟友的“道德底线”。丘吉尔这才余怒未消地,被众人劝回到了座位上。

这个小插曲,虽然以玩笑收场,但其背后,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现实:如何惩罚和控制战后的德国,以杜绝其再次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笑语过后,三巨头很快进入了正题。罗斯福开门见山:“好了,先生们,现在我们要讨论德国问题了——我们到底要不要把德国分裂开?”

斯大林的回答,没有任何迟疑:“我们苏联方面,倾向于肢解德国。”

丘吉尔立刻附和:“我完全赞成!尤其是,必须要把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给彻底地、永久地剥离出来!”

罗斯福点点头,显然他早已对此深思熟虑。他拿出一张地图,向两位盟友展示了他几个月前构想的一个方案。他建议,可以将德国,彻底地分成五个自治的国家部分:

第一部分,将万恶之源的普鲁士,缩小到最弱的状态。

第二部分,划出汉诺威和德国西北部的区域。

第三部分,萨克森及莱比锡一带。

第四部分,包括两个黑森州和莱茵河以南的地区。

第五部分,由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三个南德邦国组成。

除此之外,罗斯福还设想,再划出汉堡的基尔运河区和工业心脏鲁尔区,这两个战略要地,不属于任何一个德国邦国,而是由盟国共同管制。

这个“五块+两区”的肢解方案,听得丘吉尔和斯大林,都连连点头。然而,在如何具体操作上,三人的看法,却并不完全相同。

斯大林的态度,最为坚决和强硬。 在他看来,无论德国是分成五块还是六块,都必须是真刀真枪地拆开,而且要拆得彻彻底底。他挥舞着他那标志性的烟斗,沉声说道:“如果只是搞几个松散的邦联,那根本没用,德国人迟早还会重新凑成一个国家!德国各地的人,没什么两样,他们打起仗来,都像魔鬼一样凶狠!” 他甚至断言:“你们别指望能找到什么‘好德国人’。唯一的例外,或许也就算奥地利人了。” 在斯大林的眼中,德国这个民族,天生就具有侵略倾向,必须用最严酷的手段,对其进行永久的削弱。他直截了当地表示,德国今后哪怕变成许多个“小国家”,也比再次出现一个强大的德国,要安全得多。他强调,要让德国人“至少50年都无法重新联合起来”,并且,战后需要由国际力量,长期看管德国,必要时,甚至可以动用武力和经济手段,决不允许德国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丘吉尔虽然也痛恨纳粹,但他心中,却有着更多的隐忧。 作为一位传统的欧洲政治家,他一方面赞同削弱德国,尤其是削弱普鲁士这个军国主义的温床;但另一方面,他也担心,一个被过度削弱、四分五裂的德国,会在欧洲的中心,留下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而这个真空,很可能会被日益强大的苏联所填补。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虽然同意肢解德国,但更倾向于一种更为松散的分裂。他皱着眉头说:“关键是要让德国保持分裂的状态,哪怕只有五十年也好。但简单地分成几块,我担心,到头来这些碎片,迟早又会粘回到一起去。”

罗斯福则在一旁,倾听着两位盟友的观点,并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幽默地提到:“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当年德国还分成上百个小邦国的时候,它对世界文明的威胁,可要小得多了。” 这句话,引得斯大林再次大笑,丘吉尔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罗斯福赞同斯大林的基本主张,即必须从政治上,彻底解体德国,从军事上,完全解除其武装,以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对德惩罚不彻底而导致其迅速复兴的覆辙。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三巨头最终达成了一项初步的共识:德国战败后,将被美、英、苏三方分区占领。同时,将成立一个由盟国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来仔细地研究,关于德国“去军事化和肢解问题”的具体方案。

就这样,在德黑兰会议的觥筹交错和激烈争论中,三巨头亲手埋下了德国在战后被分裂的种子。尽管他们当时无法预见到,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德国将真的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并成为冷战的最前沿,但确保德国永远不能再威胁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在这一刻,已然结下了沉重的共识。

2苏联对日作战的承诺——斯大林的“利益交换”

在德黑兰,除了欧洲战事,远东的战争局势,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罗斯福此行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想从斯大林的口中,得到一个关于苏联何时对日作战的明确承诺。

因此,在会议的间隙,罗斯福旁敲侧击地向斯大林,提出了那个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斯大林元帅,当希特勒彻底灭亡之后,苏联会对日本开战吗?”

面对美英的期待,斯大林,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并没有拒绝,但他巧妙地,将这个问题,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他明白,苏联在欧洲战场,已经付出了山一样沉重的牺牲,如果还要在战后,出兵远东,去攻打一个与自己尚保持着中立条约的日本,那么,就必须得到足够丰厚的回报。

他坦率地表示,苏联可以在德国投降后对日宣战,但他开出了一系列清晰的“价码”:首先,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夺走的南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必须回归苏联;其次,整个千岛群岛都必须移交给苏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苏联在远东需要一个常年不冻的出海口,他明确地提到了中国的大连港,并含蓄地表达了对旅顺港海军基地权益,以及对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控制权的要求。

这些条件,实际上,就是要完全收复沙皇俄国时期在远东失去的所有领土和权益,并确保苏联在太平洋地区,拥有一个稳固的战略立足点。

罗斯福对斯大林的这些要求,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务实。于是,在一场没有英国和中国代表在场的私下交谈中,他基本同意了斯大林的大部分条件。他承诺,战后南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都可以让给苏联,并表示可以考虑苏联在大连和旅顺的特殊权益。他唯一表现出的谨慎,是关于中国的利益,他坦诚地告诉斯大林,关于大连和旅顺,他日后还需要与中国的蒋介石进行沟通。

斯大林狡黠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暂时,不必让中国人知道这些细节。” 他向罗斯福坦城,苏联人民可以理解对德作战是为了民族生存,但要向他们解释,为何要去攻打一个“并没有给我们造成巨大麻烦的国家”,就需要有这些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作为理由。

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一场更为精彩的、充满了外交辞令“太极推手”的对话,在三巨头之间展开了。

一场充满“潜台词”的对话

在一次非正式的会谈中,当话题再次触及出海口问题时,丘吉尔,这位大英帝国的掌舵人,率先抛出了一个看似友好和慷慨的引子。

丘吉尔:“我觉得,像苏联这样幅员辽阔的伟大国家,理应拥有通往温暖海洋的不冻港。这个问题,当然要等到胜利之后,在和平解决时再详细讨论,但我们完全可以本着盟友和朋友的关系,来友好地协商解决。”

潜台词解读:丘吉尔的这番话,听起来非常大度,但实际上是一次巧妙的外交试探。他主动提及“出海口”,一方面是向斯大林示好,另一方面,也是想将话题从斯大林刚刚提出的、具体而敏感的“远东利益”,引向一个更宽泛、也更符合英国利益的领域——比如,地中海。他想看看斯大林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斯大林立刻接住了丘吉尔抛来的球,并用一个犀利的反击,将皮球踢了回去。

斯大林:“既然丘吉尔先生提到了这个问题,那我想顺便问一下,英国对土耳其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现行的制度,有什么看法?既然英国现在不反对我们获得出海口的通道,那我们是否可以,放宽《蒙特勒公约》对土耳其海峡的军事通行限制呢?”

潜台词解读:这是斯大林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外交反击。他瞬间就将丘吉尔那句模糊的、礼节性的客套话,变成了一个具体而尖锐的、直指英国核心利益的难题。土耳其海峡,是俄罗斯黑海舰队进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历来是英俄博弈的焦点。斯大林的意思很明确:“首相先生,您是只愿意说说漂亮话,还是准备拿出点真金白银的实际利益来?”

丘吉尔显然没有料到斯大林会如此直接,他立刻感受到了压力,开始巧妙地闪避。

丘吉尔:(沉吟片刻)“英国现在,对俄国通向暖水港,并没有异议。不过……目前我们正在设法,让土耳其加入到我们的阵营中来共同作战,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战时,还是先不急于处理为好。”

潜台词解读:丘吉尔迅速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战时需要,团结土耳其”。他既没有直接拒绝斯大林,又成功地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推到了“战后再说”的篮子里。这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老牌帝国政治家的圆滑。

斯大林见状,也不再紧逼,而是云淡风轻地将话题收了回来,但他又不动声色地,用历史敲打了丘吉尔一下。

斯大林:“不急,我们以后再讨论。我只是随口一问。”(话锋一转,带点嘲讽的意味)“不过我想起来,当年的罗斯福勋爵(指19世纪主张遏制俄国扩张的英国前外交大臣),可不是这么想的啊。”

丘吉尔:(哈哈大笑)“确实,确实。不过那时候,我们彼此并非盟友嘛。时代不同了,现在我们是并肩战斗的兄弟!”

潜台词解读:斯大林用历史旧事,再次提醒丘吉尔:历史上,英国可是一直在堵截俄国的出海口。他是在暗示,“我可没那么容易相信你们的漂亮话。” 而丘吉尔则用大笑和“今非昔比”的说法,巧妙地将这段尴尬的历史一笔带过。

就在这时,一直在一旁观察的罗斯福,恰到好处地介入了。他将话题,引向了一个更具建设性,也更符合他自己理念的方向。

罗斯福:“说到出海口,我之前和斯大林元帅讨论过波罗的海的出路问题。我有一个设想,我们可以把德国的不来梅、汉堡、吕贝克这几个旧汉萨同盟的港口,设为国际自由港,并将基尔运河置于国际保障之下,以保证世界各国的自由航行。”

潜台词解读:罗斯福此举,一石三鸟。第一,他将话题从敏感的英苏地中海博弈,转移到了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避免了盟友间的直接冲突。第二,他提出了“国际共管”和“自由港”这个新概念,这正是他战后世界新秩序构想的一部分。第三,他也是在向斯大林暗示,他有办法,通过“国际化”的模式,来解决苏联的出海口问题。

斯大林对这个提议,表示了赞许,但他立刻又将话题,拉回到了他最关心的核心利益上。

斯大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话锋再次一转)“那么,俄国在远东,能得到什么呢?”

潜台词解读:斯大林再一次展现了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谈判风格。他对罗斯福的宏大构想表示欣赏,但他更关心的是,自己能拿到手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他等于是在对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您那些关于德国的宏伟蓝图很好,但现在,我们还是先来谈谈我的‘价码’吧。”

此时,罗斯福终于抛出了他为斯大林准备的解决方案。

罗斯福:“我在想,也许‘自由港’的主张,同样也适用于远东。比如说,大连,就是一种可能。”

潜台词解读:这是罗斯福试图在“满足苏联要求”和“尊重中国主权”之间,找到的一个平衡点。他希望用“国际共管的自由港”这个名义,来包装苏联在大连的实际使用权,这样,既能给斯大林一个交代,在名义上,又不算直接割让中国的领土。

斯大林,这位洞悉人心的现实主义者,立刻就看穿了这层包装纸下的真实意图。他故作迟疑地,提出了一个看似在为中国着想的问题。

钟离烟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世成蛇:从掠夺词条开始证道
转世成蛇:从掠夺词条开始证道
江百川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穿越成一条蛇妖,还被金山寺关押在雷峰塔中。有没有搞错,他是青蛇,不是白蛇啊,他还是男的。幸运的是,危急关头,他觉醒了吞噬词条系统。血脉低下,他掠夺别人的金色词条【仙兽血脉】
草莓波波
修仙:我的飞剑有点多
修仙:我的飞剑有点多
关于修仙:我的飞剑有点多:“十二年啊,整整十二年,系统,你终于要来了。”躺在草垛上的秦恒独自一人,死死的盯着眼前进入倒计时的透明面板,以及透明面板上的几个大字。………………
不想做封面的小透明
宫锁俏珠帘
宫锁俏珠帘
男人走过几步,回头眺望肖儿。轻轻吟道:尝矜绝代色,复侍倾城姿。”四爷身份不凡,不是什么上京富商而是当今皇上。皇上微服私访下江南,当阳城是最后一站。肖儿深深得爱着皇上,并不在意她有多个女人。因为父亲也是
洋子涵
DNF奶爸纵横火影世界
DNF奶爸纵横火影世界
关于DNF奶爸纵横火影世界:DNF奶爸玩家意外下穿越到火影世界,并且继承了游戏中角色的所有属性,技能,装备和道具,本以为可以无敌于世间,直接过上悠哉的养老生活,岂料阿拉德世界中的怪物通过异次元裂缝也来
厕所里的冠军
破镜重圆后,周少夜夜索吻
破镜重圆后,周少夜夜索吻
关于破镜重圆后,周少夜夜索吻:艾菀清回国参加她大哥的婚礼,跟前男友周凛烈在婚车内重逢。见到人,艾菀清才知道对他爱意不减,不禁回忆往过两人的甜蜜,然而,周凛烈周身冷冽的像个陌生人。彼此,连句好久不见都没
虎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