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69集:《湖滨纷争之渔场纠纷》
湖滨纷争之渔场纠纷
第一章 风波骤起
六月的洪泽湖滨,蝉鸣裹着水汽贴在柳叶上,荷叶田田如绿绸铺展,粉白莲花在晨雾中半开半合。但这份江南水乡的柔媚,却被西岸柳溪镇与东岸渔梁村之间的紧张气氛撕裂得支离破碎。
“王老四!你们渔梁村的网都下到我们祖宗坟头了!”柳溪镇的老村长陈铁山拄着枣木拐杖,站在插着“柳”字红旗的水泥码头上,声音像被湖水泡过的老船板,粗粝得硌人。他身后站着百来个村民,手里攥着鱼叉、船桨,帆布褂子被湖风鼓得猎猎作响。
对岸的渔梁村码头,村主任王建军叉腰而立,身后人群更壮,几艘机帆船引擎轰鸣,船头绑着的铁皮喇叭循环播放:“渔场自古对半分,柳溪镇想多占,就是欺负人!”一个精瘦汉子突然举起渔网,网眼里蹦出几条银闪闪的白鱼:“看!这是我们昨晚下在湖心岛的网,今早愣是被拖到他们地界,陈铁山,你敢说没动手脚?”
争吵声惊飞了芦苇荡里的水鸟,惊碎了湖面的晨镜。两村之间的界碑——一块半埋在淤泥里的青石,此刻成了火药桶的引线。十年前,为解决湖滨渔业资源衰退问题,当地政府牵头划定了两村的捕捞区域,以湖心岛西侧的老界碑为界,东西各占一半。但近三年来,随着生态治理见效,湖中心的银鱼、白虾产量激增,而柳溪镇一侧的浅滩因水草疯长,捕捞量逐年下降。
“界碑早被淤泥埋了!”陈铁山用拐杖狠狠戳着码头,“当年量地界时,你们渔梁村耍滑头,把标杆往我们这边挪了五十米!”
“血口喷人!”王建军跳上一块礁石,“有政府文件为证,谁敢改?是你们柳溪镇看我们收成好,故意半夜割我们渔网,现在还想抢地盘!”
上周,两村渔民在湖心岛附近发生械斗,三名村民被渔网绳勒伤,渔政部门的调解船刚离开,冲突又起。省厅接到加急报告后,直接将任务派给了杜志远团队。
越野车碾过湖边的泥泞小路时,杜志远摇下车窗,湖面的腥甜气息混着水草腐烂的味道涌进来。副驾驶的林薇展开电子地图:“队长,两村争议的核心是湖心岛周边三平方公里水域,这里是银鱼产卵场,今年产量比去年涨了40。”后排的赵刚擦拭着无人机镜头:“我查了历年纠纷记录,十年前划界时,确实有村民对测量结果存疑,但当时渔业资源差,矛盾没激化。”
车停在柳溪镇码头时,陈铁山正指挥村民往小船上搬沙袋,准备堵住通往湖心岛的水道。“杜队长?”他眯着眼打量来人,看到杜志远肩章上的徽章,语气稍缓,“您可得给我们做主,渔梁村欺人太甚!”
杜志远没接话,径直走到岸边。湖面远处,渔梁村的机帆船正排成一列,发动机的轰鸣震得水面发颤。他拿出望远镜,看到船头站着的王建军正用对讲机喊话,船舷挂着的红色条幅在风中扭动:“还我渔场,寸土不让!”
“陈村长,”杜志远放下望远镜,“十年前的划界文件,能给我们看看吗?”
“文件?”陈铁山哼了一声,“王建军肯定藏着掖着,当年测量员是他们村的远房亲戚,指不定收了好处!”
第二章 界碑迷雾
调解室设在柳溪镇废弃的小学礼堂,长条木桌上铺满了泛黄的图纸和卫星照片。杜志远团队连夜召开会议,林薇将十年前的划界文件投影到墙上,纸质文件边缘磨损严重,关键的坐标数据被茶水渍晕染得模糊不清。
“这里有问题。”赵刚指着图纸角落的一行小字,“测量单位是‘县水利局工程队’,但签字盖章处只有队长个人名章,没有单位公章。”
杜志远皱眉:“立刻联系当年的测量队长,还有参与划界的村民代表。”
凌晨三点,赵刚通过户籍系统找到退休的老测量员李德发,老人在电话里声音颤抖:“十年前……唉,那时候设备落后,用的是老式全站仪,湖心岛周围水浅,船开不进去,好多点都是估测的。王建军他叔是村支书,非要把界碑往柳溪镇挪半米,说‘渔梁村人多,多占点是应该的’,我一个临时工,哪敢得罪人?”
与此同时,林薇带着两名队员前往渔梁村,王建军拍着桌子:“李德发那老糊涂记错了!文件上明明写着以老界碑为基准,往东五十米是中线!”他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红布包裹的物件——正是那块半米高的青石界碑,碑身上“渔梁”二字被磨得只剩轮廓,另一侧的“柳溪”几乎看不见了。
“你们看!”王建军指着碑底的苔藓,“界碑一直埋在我们这边的淤泥里,去年清淤才挖出来,柳溪镇想赖账!”
杜志远戴上手套,仔细查看界碑。碑体西侧磨损更严重,靠近底部有一道新鲜的凿痕。他蹲下身,用放大镜观察凿痕边缘的泥土:“这痕迹不超过三天,是谁凿的?”
王建军脸色一变:“不知道!可能是哪个调皮孩子干的!”
当天下午,柳溪镇村民突然聚集在调解室门口,举着渔网和断桨:“杜队长!他们渔梁村半夜又来偷鱼,还把我们的老渔船砸了!”陈铁山捂着额头,血迹从指缝渗出,“王建军带人闯过来,说要‘教训’我们!”
渔梁村方向,浓烟升起。杜志远立刻带人驱车前往,只见村口的晒鱼场燃起大火,几十筐刚捕捞的银鱼被烧焦,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王建军红着眼眶,指着远处柳溪镇的方向:“肯定是他们干的!我们的渔网还在湖里,人都在码头守着,谁有空来放火?”
现场勘查发现,起火点周围有越野车轮胎印,灰烬中混着不属于银鱼的塑料包装。赵刚提取了土壤样本:“队长,这火像是故意引的,而且用的是工业酒精。”
杜志远站在火场中央,湖风卷起灰烬落在他肩头。两村的矛盾显然超出了渔场划分的范畴,背后似乎有更深的利益纠葛。他拿出手机,拨通了省厅刑侦总队的电话:“帮我查一下,最近湖滨地区有没有非法收购银鱼的窝点。”
第三章 暗流涌动
深夜的湖滨寂静得可怕,只有巡逻船的探照灯划破黑暗。杜志远坐在船头,林薇递来一杯热咖啡:“队长,查到了。城南水产批发市场有个叫‘胖三’的贩子,近半年来大量收购银鱼,价格比市场价高30,他的进货渠道很隐蔽,只在夜间交易。”
赵刚操控无人机,红外镜头扫过湖心岛东侧的芦苇荡。画面中,一艘黑色快艇正贴着芦苇行驶,船尾拖着几个大网箱。“找到了!”赵刚放大画面,“船上有三个人,正在往网箱里倒银鱼,看装载量,至少有两千斤。”
杜志远立刻通知水警支队,同时下令:“林薇,你带一组人去控制码头;赵刚,无人机锁定快艇位置;我带二组直接登船。”
快艇发现巡逻船后,突然加速冲向湖心岛浅滩。杜志远跳上冲锋舟,引擎轰鸣着追上去。当快艇搁浅在芦苇丛中时,三名男子弃船逃跑,其中一人掉落的手机还亮着屏幕,聊天记录停留在与“胖三”的对话:“今晚货到,老地方见,给你留两千斤‘尖子货’。”
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