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脚注:
[109]丁未社会公报,李默辑《一九○七年两广人民法队英帝国主义攫夺西江缉捕权的斗争》,载《广东历史资料》1959年第2期,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1343页
[110]郑少琴:《川江航业史》,载《西南实业通讯》,第8卷,第4期,第22页,1943年10月。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64页
[111]《华洋贸易情况论略》,载《关册贸易统计及报告》,1920,第26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74页
[112]《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海贸易统计及报告》,1917年,第565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81页
[113]《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关册贸易及统计报告》,1923年,第8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77页
[114]《东方杂志》,23卷,6号,第55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95页
[115]《华洋贸易情形论略》,《关册贸易及统计报告》,1923年,第6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78页
[116]《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关册贸易及统计报告》,1923年第718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77页
[117]《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1918年,第447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83页
[118]《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关册贸易统计及报告》,1919年,第406-407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85页
[119]《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关册贸易统计及报告》,1919年,第406-407页。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85页
[120]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79页
[121]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349页
[122]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341页
[123]冯玉祥:《我的生活》,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99年4月第1版,第256页
[124]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90页
[125]《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299页
[126]《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307页,第1345页
[127]《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344页
[128]《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1348页
[129]郭绪印:《清帮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160页
[130]转引自《清帮秘史》,第160页
[131]《万县市文史资料》第四辑
[132]《万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133]《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1286页附表
[134]米秀沣、刘金荣、蒋茂增、蔡国儒、刘文秀:《话说当年的谦德庄》,尹文华记录整理,《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以下的引文来自对原文的删节,个别语句及其位置有所调整。
[135]李然犀:《旧天津的混混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七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7月第1版
[136]《镇平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二三十年代匪患专辑,阎宝庆《土匪洗劫土寨村的回忆》等。另见《民国时期的土匪》,第67页,蔡少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各种材料还可见于《洋票与绑匪——外国人眼中的民国社会》,徐有威,(英)贝思飞 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 版;姚雪垠:《长夜》等。
[137]见“近代江湖春典(〈海底〉摘录)”,曲彦斌《中国镖行》,附录一,第14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4月第1版。另见《中国秘密语大辞典》,第538页,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138]山东省安丘县一支千余人的土匪队伍被招安后,匪首当了保安队长,说:“吾辈改变后的收入虽比吃红钱(勒索赎金)时少,但我们当土匪是因饥寒所迫,为匪不但自身难保,而且也祸连家族,不得安宁。今官军对我等一视同仁,我辈身家共享安宁,理当尽职,报效乡里。”参见长野朗:《土匪、军队、红枪会》,转引自江仁宝:《民国时期土匪组织内幕》,《炎黄春秋》2002年第3期。
[139]李然犀:《旧天津的混混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七辑
[140]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42页,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99年4月第1版。全句是:“你们是有革命历史的队伍。什么叫做革命?就是拼过命的必定都有饭吃。我从床底下被革命党拉了出来,领导民军,推翻满清,所以才当到总统。你们将来慢慢遇到机会,自然也会和我一样,能够高升,能够飞黄腾达。”
[141]《彭县志》,第925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142]《水浒》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143]转引自王纯五:《袍哥探秘》第133页,巴蜀书社,1993年6月第1版
[144]骆秉章《沥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卷12,转引自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145]见《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第647-649页,转引自洪焕椿:《明清苏州农村经济资料》第571页
[146]《陶澍集》,上,第68页,岳麓书社1998年8月第1版
[147]《湖北崇阳县知县师君墓志铭》,《魏源集》上册第338页,转引自《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134页。
[148]《复奏苏省钱漕查禁帮费陋规折子》,《陶澍集》,上,第81页
[149]转引自《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138页。
[150]《陶澍集》,上,第70页
[151]《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139页。
[152]参见《陶澍集》,上,第69页,第76、77页,第79页
[153](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八,吏胥,黄汝成《日知录集释》家刻本(道光十四年)增文,转引《菰中随笔》。周苏平、陈国庆点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411页
[154]见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历史档案》季刊,1989年第1期
[155]与白役相近的古汉语词汇还有“白直”和“白捕”。关于白直,《汉语大词典》解为:南北朝时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后泛指官府额外吏役。关于白捕,《汉语大词典》云:旧时捕快的助手,《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江南人说阴捕,就是北方叫番子手一般,其在官有名者谓之官捕,帮手谓之白捕。”
[156]朱元璋:《大诰续编·罪除滥设第七十四》,《全明文》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668页
[157]《大诰续编·松江逸民为害第二》,《全明文》第623页
[158]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
[159]《大诰续编·罪除滥设第七十四》
[160]这个数字从三县平均中得来。我在沈榜《宛署杂记》中统计得出,明万历十八年(1590)北京宛平的“本县之役”约220人。李少华《平遥县衙》(山西经济出版社,第24页)说清光绪八年(1882)山西省平遥县的差役有302名。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说四川巴县的额设衙役为70名,三县平均为197名。
[161]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89页,第105页
[162]《大诰续编·妄立干办等名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