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52章 困兽之斗
上一回我们说到,美军在新乔治亚群岛的血战中,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也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在残酷的夜海对决中,逐渐掌握了克制日本“东京快车”的法门;更重要的是,他们悟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越岛作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蛙跳战术”。与其硬啃每一块难啃的骨头,不如绕过去,切断其补给,让其在孤立无援中慢慢烂掉。这个革命性的想法,即将被应用到一场规模更大、战略意义更重要的战役中。而这场战役的目标,就是山本五十六的葬身之地——布干维尔岛。
1943年底,太平洋战争的“双轴”反攻进入了高潮。
在中太平洋,尼米兹的航母舰队正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准备切开马绍尔群岛的防御。而在西南太平洋,麦克阿瑟与哈尔西的部队,已经把绞索套在了日本南方大本营——拉包尔的脖子上。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收紧这根绞索。
而布干维尔岛,就是这根绞索上最后一颗,也是最关键的一颗纽扣。
布干维尔是所罗门群岛中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岛屿,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就像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停泊在拉包尔的东南大门。只要控制了这里,美军的飞机就能轻松地把拉包尔变成一片火海。
日本人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他们在岛上部署了超过6万名陆海军部队。但他们的防御部署,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像一个偏科严重的学生,日本指挥官百武晴吉中将,把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了南部的布因、东岸的基埃塔和北端的布卡岛。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美军会像在新乔治亚一样,选择在有机场的地方进行硬碰硬的登陆。
而对于广阔的西海岸,尤其是中部一个叫“奥古斯塔皇后湾”的地方,他们几乎不设防。因为那里是一片令人绝望的沼泽和原始丛林,在他们看来,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登陆。
这个致命的判断失误,被一群潜伏在丛林里的“幽灵”看得一清二楚。
这些“幽灵”,就是澳大利亚的海岸观察员。他们在岛上已经秘密潜伏了一年多,靠着简陋的无线电,源源不断地将日军的兵力部署、巡逻路线、防御工事等核心情报,发往瓜岛的哈尔西指挥部。
手握着精准的情报,盟军制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我们根本不打算硬攻拉包尔,也懒得去啃布干维尔南部的硬骨头。我们就要在你最意想不到、防御最薄弱的西海岸,抢下一小块地盘,迅速建起机场,然后用无穷无尽的空中力量,把你整个布干维尔岛,连同拉包尔,一起变成一座与世隔绝的、只能坐以待毙的海上孤岛。
这是一场典型的“越岛作战”,一次教科书式的非对称打击。战争的天平,在登陆艇还没有下水之前,就已经严重失衡了。
第一节 “樱花行动”:登陆托罗基纳
盟军为这次行动起了一个颇具诗意的代号——“樱花行动”。但它的过程,却充满了钢铁的冰冷和丛林的残酷。
登陆点的选择,是这次行动成功的关键。经过反复的航空侦察和情报分析,美军最终将登陆点,选在了西海岸的托罗基纳角。
这个地方,从军事地形学上看,简直烂透了。
这里没有港口,没有道路,只有一片望不到头的红树林沼泽和浓密到连阳光都透不进来的原始丛林。登陆部队一旦上岸,将立刻陷入泥潭。
但正是这个“烂”,才成了它最大的优势。因为日本人也觉得这里烂,所以只象征性地派了约270名士兵驻守。这里是整个岛屿防御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美军的计划,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用强大的海空力量和工程能力,来弥补地形上的劣势。
为了确保在托罗基纳的登陆万无一失,哈尔西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的佯动,把日本人耍得团团转。
“幸福时光行动”:在主攻前几天,一支海军陆战队突击营,在布干维尔北边的舒瓦瑟尔岛实施了一次佯攻登陆。他们大张旗鼓地进攻,故意制造出要从北方包抄的假象,成功吸引了拉包尔日军的注意力。
“善后行动”:与此同时,另一支新西兰部队,攻占了布干维尔南边的宝藏群岛。这又让日本人觉得,美军的主攻方向可能在南部。
就在日本人被这两次佯动搞得晕头转向、犹豫不决时,所罗门群岛航空司令部(由美、澳、新西兰等多国部队组成)的数百架飞机,已经对布干维尔岛上日军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长达数周的持续空袭,基本瘫痪了日军的空中反应能力。
一切准备就绪,主角即将登场。
1943年11月1日,清晨。
美军第3海军陆战师的登陆舰队,出现在了托罗基纳角外的海面上。然而,天公不作美,当天的海况极其恶劣,巨大的海浪不断冲击着海岸。
当登陆艇的舱门打开时,许多陆战队员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敌人的子弹,而是高达两米的巨浪。无数登陆艇在冲滩过程中被巨浪打翻、撞坏,或者直接搁浅在沙滩上。当天,共有84艘登陆艇损坏或报废,占总数的近一半。
日军微弱的抵抗火力,主要来自几个隐藏在丛林边缘的炮位。其中一个75毫米火炮阵地,给登陆部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就在这时,海军陆战队中士罗伯特·欧文斯挺身而出。他独自一人,端着步枪,迎着日军的炮火冲了上去。他冲进炮位,用步枪打死了炮手,但自己也被其他日军的火力击中,壮烈牺牲。他的英勇行为,为后续部队清除了障碍,战后被追授美国最高军事荣誉——国会荣誉勋章。
尽管海况恶劣,但美军的登陆行动,总体上依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到当天晚上,已经有超过14,000名士兵和他们所有的装备,成功登上了滩头。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后勤部队在短短一天之内,就将6,200吨的物资——包括弹药、食品、推土机和建筑材料——运送上岸。
这展现了美国在战争中真正的、也是最可怕的优势:无与伦比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组织能力。战争打到这个阶段,已经不仅仅是士兵之间的搏杀,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碾压。
美军在托罗基纳成功地打下了一颗钉子。现在,他们需要做的,是守住这片滩头,并迎击日本人必然会发动的猛烈反扑。
滩头阵地刚刚建立,日本人预料之中的海上反击,如期而至。这一次,他们派出了自瓜岛战役以来最强大的水面舰队,企图重演夜战的辉煌,将立足未稳的美军赶下大海。
得知美军在托罗基纳登陆的消息后,驻扎在拉包尔的日军第八舰队司令大森仙太郎中将,立刻拼凑起一支舰队,星夜兼程,杀了过来。
他的舰队实力不俗,包括2艘重型巡洋舰(“妙高”号和“羽黑”号)、2艘轻型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他的计划很简单:利用夜色掩护,在午夜时分冲进奥古斯塔皇后湾,用舰炮和鱼雷,摧毁美军脆弱的运输船队和登陆场。
这是一个经典的“东京快车”式突袭计划。大森仙太郎信心满满,他相信凭借日本海军娴熟的夜战技巧,定能给美国人一个惨痛的教训。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美军早已不是吴下阿蒙。指挥官阿伦·梅里尔少将率领的第39特混舰队,已经提前通过飞机侦察,掌握了大森舰队的动向。他手下的4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早已在海湾外围布下了一个口袋阵。
更重要的是,经过了库拉湾和维拉湾的血战,美军的夜战战术已经焕然一新。他们不再迷信炮火,而是将雷达、鱼雷和炮火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11月2日凌晨2点27分,美军的雷达屏幕上,清晰地捕捉到了日军舰队的踪迹。梅里尔没有急于开炮,而是命令驱逐舰抢先发射鱼雷,打乱敌人的阵型。
随后,他指挥舰队中的主力——“哥伦比亚”号和“蒙彼利埃”号轻巡洋舰,利用先进的火控雷达,对日军舰队进行了毁灭性的火力压制。
战斗一打响,日军就陷入了被动。
在精确的雷达指引下,美军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落在日军舰队中。日军旗舰、轻巡洋舰“川内”号,很快就被多发炮弹命中,舵机失灵,燃起大火,最终沉没。
钟离烟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